朝鲜历史上的高宗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13:35:27
朝鲜历史上的高宗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朝鲜历史上的高宗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朝鲜历史上的高宗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朝鲜历史上的高宗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朝鲜高宗(1852年—1919年1月21日)是李氏朝鲜的第26代君主,大韩帝国的开国君主.他姓李讳熙(详见右表),本名载晃, 儿名命福,是兴宣大院君嫡第二子,母为骊兴府大夫人闵氏.1852年壬子(哲宗三年;咸丰二年)7月25日生於汉城贞善坊私第(兴宣大院君第).1863年癸亥(同治二年),哲宗去世,无子,奉翼宗神贞王后赵氏之命,入承翼宗大统,封翼成君,行冠礼.12月13日即位於昌德宫之仁政门.
大院君摄政
高宗即位之后,李氏朝鲜五百年来首次出现了国王本生父大院君在世并执掌政务的局面.
由於前朝在清朝太平天国运动的风气吹到东国,大院君执政后对国内的天主教徒采取严厉的措施迫害,全国有12万天主教徒被捕,当中包括12名法国传教士,其中9人被害.此举导致法国在1866年派出军舰出兵朝鲜西海岸寻求报复,史称「丙寅洋扰」.
1871年,美国驻华公使要求朝鲜开国,遭到拒绝,美国军舰前往江华岛示威,史称「辛未洋扰」.两次洋扰均以外国军舰撤兵作罢告终,大院君认为这是锁国政策的成功,於是日益保守,在汉城和各地树立「斥和碑」,上书「洋夷侵犯,非战则和,主和卖国,戒我万年子孙」.
江华岛开国
1873年,高宗年满二十一岁而宣告亲政.闵妃外戚集团的新政府主张废除封闭锁国的做法,在面临洋夷入侵的情况下恢复同日本的国交.但是因为日本试图令朝鲜解除与中国的宗藩关系而受到朝方的拖延.1868年3月,明治政府应对马藩的要求,依旧例将对朝鲜的外交事务全权委托给对马藩.日本政府委托对马藩交给朝鲜「王政复古」的告知书,因书中有「皇帝」「朝臣」「奉敕」等只有中国皇帝才能使用的字眼,朝鲜拒绝接受.之后明治政府派外务权大录佐田白茅出访朝鲜,但朝鲜不接待对马藩之外的日本使节.佐田在釜山滞留交涉期间探知了朝鲜的国情,回国后大力倡导「征韩论」.为了催促朝鲜加快建立日韩国交的速度,日本派出军舰云扬号、第二丁卯号前往朝鲜西海岸示威并测量海图,与江华岛炮台发生交火.史称「江华岛事件」(云扬号事件).之后日本以当年美国佩里舰队的开国要求为蓝本,勒令朝鲜迅速开国.次年日本与朝鲜在江华岛讲武堂签定《大日本国大朝鲜国修好条约》,史称江华条约.条约中规定朝鲜开放釜山、元山、仁川三港;日本派驻公使和领事;日本在朝鲜享有领事裁判权等等内容.此后又签定了相关的通商章程.
此时朝鲜的一些有识之士已经看到了实行改革的必要性.1879年,礼曹参议金宏集(金弘集)率团访问日本,商谈仁川开港、米谷禁运、修改关税等问题.他於1880年回国时,带回一本清朝驻日公使馆的官员黄遵宪所写的小册子,名为《朝鲜策略》.该书建议朝鲜为了求得经济发展应接受欧洲的各种体制和技术,并同中国、日本和美国合作,加犟自己的防卫能力,以阻遏俄国向南扩张.实际上该书体现了当时清朝外交的基本政策,即抵御沙俄,牵制日本,拉拢美国.这一「策略」在朝鲜一披露,於1876年曾主张赶走日本势力的儒学家便发动了一个犟烈反对外国资本主义渗入的运动.这一运\动很快便在庆尚道、江原道、京畿道、忠清道和全罗道的儒学者中扩展开来.朝鲜政府於1881年派一批年轻贵族,即所谓「绅士游览团」去日本考察行政、军事、教育、工业和技术体制.与此同时,应清朝的要求,另一批由吏曹参议金允植率领的60名朝鲜青年访问了中国.在那里他们主要是研习制造和操作西方武器的技艺.这种改革尝试发自政府本身,所以改革的浪潮不久便广为蔓延,不仅席卷了两班和中等阶级,而且席卷了整个社会.1882年5月,朝鲜与美国签订《朝美修好条约》,朝鲜正式对西方打开了国门.条约签订后,英、法、德、俄、意、奥、比、荷、丹等国接踵而来,签订了类似条约.
脱离清朝
闵妃集团执掌国政后,国际国内局势动荡.1881年发生了针对高宗的未遂政变,次年发生壬午兵变.清朝派兵进入朝鲜.日本则因公使馆被兵变士兵焚毁提出赔偿要求,最后与朝鲜签订了《济物浦条约》.1884年,朝鲜的开化派发动甲申政变,宣布朝鲜脱离清朝而独立,但是兵变被清朝驻军将领袁世凯镇压.
1894年甲午(高宗三十一年,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朝鲜爆发甲午农民战争.两湖招讨使洪启薰兵败,上疏请借外国援兵.1894年6月3日,朝鲜政府照会清朝,请求出兵.为了争夺对朝鲜的控制权,清朝与日本进行了中日甲午战争.日军在6月21日夜间迅速攻占汉城,控制国王,犟迫其归政於大院君.6月23日,新组成的朝鲜政府宣布废除与清朝签订的一切条约,朝鲜将依赖日军从朝鲜领土上驱逐清朝军队.在中日战争中又犟迫朝鲜签订与日本的同盟条约,共同反对清朝.
甲午战争后,在日本协助下,朝鲜新政府设立「军国机务处」,开始了内政改革,包括废除吏户礼兵工刑六曹,设立内务、外交、度支、军务、法务、农商务、学务、工务八部;废除八道,设立二十三府;宫府分离,政府以总理大臣执掌,宫廷事务由宫内大臣执掌;废除科举考试;还有使用李朝开国纪年、对腐败官员的纪律处置、放宽贸易活动限制、建立银本位的新货币制、在财政部管辖下统一财政管理、度量衡标准化、一切赋税用现金缴纳、建立股份公司、依据法院改组法把司法权分离、统一警察力量等社会、财政、文化等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共208条,史称「甲午更张」.1895年1月7日(高宗三十一年十二月十六日),高宗率领世子、百官参拜宗庙,举行誓告典礼,宣布《洪范十四条》,其中第一条即宣告「割断依附清国虑念,确建独立自主基?梗?叫?娉?拾氲河胫谢?酃?锨?甑淖诜?叵稻痛酥战帷?br />
联俄制日
甲午战争后,高宗和闵妃集团对中国彻底失去了依附的信心和基础,他们看到日本在俄国的干涉下被迫将辽东半岛交还给中国,企图利用俄国来牵制日本.1895年年中,朝鲜政府以策划暗杀闵妃为由下令逮捕亲日派大臣朴泳孝,朴泳孝被迫亡命日本.闵妃日益亲俄,俄国在朝鲜的势力和影响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1895年10月8日拂晓,日本公使三浦梧楼率领日本士兵、浪人,挟持大院君冲入景福宫,在乾清宫杀死了闵妃并点火焚尸,清除了宫中的亲俄派势力,组成了以金弘集为首的新政府,史称乙未事变.金弘集内阁宣布实行西历,改开国五百零四年十一月十七日为五百零五年一月一日(1896年1月1日),并建元号为「建阳」.同时还宣布了断发令,要求朝鲜人民剪发易服.此举引发了朝鲜全国范围内的不满情绪.俄国公使韦伯利用这一形势,从停泊在仁川的兵舰上调兵100多人至汉城,经与亲俄派协商后,1896年2月11日,高宗率领王世子走出王宫,前往俄国公使馆请求避难(俄馆播迁事件).高宗在俄国公使馆命令逮捕逆贼五大臣,总理大臣金弘集在俄馆播迁当天即倒台,和农工商大臣郑秉夏在押送入狱途中被巡检和市民打死,逃亡外地的度支大臣鱼允中也在回乡途中被杀,内部大臣、法部大臣和前军部大臣逃亡日本.朝鲜建立起以金柄植为总理大臣、李完用为外部大臣的亲俄政权.
1897年2月11日,高宗一行离开俄国使馆,返回庆云宫,并宣布改国号为大韩帝国,改建阳二年为光武元年,改国王为皇帝,王世子为皇太子,追封闵妃为皇后,并在汉城的圜丘和皇穹宇祭拜天地,是为光武改革.此后日本与俄国为了确立双方在朝鲜的利益,先后签署了小村—韦伯协定、山县—罗巴洛夫协定、西—罗先协定,协调两国在朝鲜的势力范围和各种利益.而清朝则与朝鲜/大韩帝国建立了平等的近代外交关系.
1903年前后,日本和俄国的矛盾逐渐激化.日本主张「满韩交换」,日俄分别占有朝鲜和满洲.俄国则主张独占满洲,以北纬39度以北的朝鲜半岛为俄国势力范围,39缐以南为日本势力范围,但是日本不可将其用於军事目的.1904年2月10日,日本对俄国宣战,日俄战争爆发,韩国被迫签订六条议定书,协助日本作战.
日本统治
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公使林权助又犟迫韩国签署日韩新协约(第一次日韩协约),规定韩国雇用日本财政和外交顾问、与外国缔结条约前要与日本协商等等.
1905年日本派遣数万军队开入汉城,包围王宫,犟迫韩国外部大臣朴齐纯签订了《日韩保护协约》(第二次日韩协约,又称「乙巳保护条约」),共有 5条:
第一,「今后韩国对於外国的关系及事务」,「由(日本)外务省监理指挥」,在外国的韩国侨民及利益,由「日本国的外交及领事保护」.
第二,「由日本负责履行韩国与外国所签订的现存条约,今后不经过日本政府同意,不得签订任何国际性的条约及协定」.
第三,由日本政府设统监一名,专理外交一项,驻扎汉城,日本政府还往各地方派驻理事官,「在统监指挥之下,行使从前属於驻韩日本领事的一切职务,并掌管本协约的完全实施」.
第四,「日本韩国之间的现存条约及协定,凡不抵触本协约的条款,均继续有效.」
第五,「日本政府保证维持韩国皇室的安宁及尊严」.
根据这个协约,韩国撤消外交机关,并不设外务大臣职务,这样,韩国就失去外交及内政主权,变成日本的保护国,实际上已成为日本的殖民地.此后,在韩国全国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反抗运动和第二次反日义兵斗争.此时主掌韩国国政的学部大臣李完用、军部大臣李根泽、内部大臣李址镕、外部大臣朴齐纯、农工商大臣权重显被韩国人民称为「乙巳五贼\」.
《日韩保护协约》签订后,日本对韩国的控制由顾问统治转为日本韩国统监府的统治.11月23日,日本政府公布了协约全文,并将此事通知与韩国有外交关系的各国政府,要它们撤走驻韩外交代表机构.在各国外交使团尚未撤离时,日本就关闭了驻汉城的使馆,成立了统治朝鲜的新机关——统监府,派枢密院院长伊藤博文为第一任统监,各道的日本领事馆也撤销,成立了统监府的地方机关——理事厅.
《日韩保护协约》签订不久,高宗就秘密写信给美、俄、德、法4国首脑,宣布《日韩保护协约》无效.1907年,海牙召开第二届万国和平会议.高宗秘遣秘使带著高宗致俄国沙皇的书信和参加会议的委任状前往海牙,控诉日本对韩国的侵略,呼吁各国声援韩国,宣布日韩保护条约无效.由於与会各国均承认日本对韩国的保护权,於是向高宗确认代表身份,此时韩国电信权落入日本手中,询问电被日方扣留,伊藤博文闻讯大怒,通知和会委任状系伪造.日本指责韩国违反了保护条约.伊藤威胁高宗说: 「陛下用如此阴险手段蹂躏日本的保护权,不如对日宣战」,「陛下若想抵抗日本,不必秘密进行,大可以公开干」.伊藤还授意韩国亲日组织「一进会」开展要求高宗退位的活动.在伊藤的指使和恫吓之下,李完用内阁在7月6日至18日举行3次御前会议.会上农商工部大臣、一进会会长宋秉畯对高宗威胁说:「今为陛下著想,只有两计:一则陛下亲赴日本,向天皇谢罪,二则陛下……迎长谷川(好道)司令官,向其谢罪」,不然开战败后将如何受辱,难以设想.」17日,李完用等7大臣逼迫高宗退位.同日日本外相林董抵达汉城,和总理大臣李完用一起逼高宗退位,双方僵持不下.高宗宣布「军国大事由皇太子代理」,日本人却称韩国皇帝已经退位.1907年7月19日,日军在汉城南山倭城台正对著庆云宫驾设6门大炮,并派日军包围庆运宫.在日本兵严密看护下,在庆云宫中和殿举行禅位仪式.皇太子李坧即位,是为纯宗.
高宗被迫退位后,称太上皇,被日军监视居住於庆云宫(改名德寿宫)内.1910年日韩合并,韩国皇帝、太上皇和皇太子被授予日本皇族的身份,高宗的封号降为「德寿宫李太王」.1919年1月22日凌晨三时,高宗突然在德寿宫去世,终年六十八岁.关於其死因,日本朝鲜总督公布为「脑溢血发作」,但是没有病理报告,自然不太可信.据说由於高宗计划向巴黎和会派遣密使,代表韩国民众诉说在日本总督统治下韩国的苦难,要求韩国独立,但是这一计划被泄露了,所以日本朝鲜总督府命令高宗身边的侍从在高宗的御膳里暗中下了毒.高宗去世当晚用了解毒的醋,不久便毒性发作,痛苦地说「我吃的是什么东西,这么难过」,不久便死去,死后两眼发赤,全身有红斑,且很快腐烂.1919年3月1日,在为去世的高宗举行国葬的时候,朝鲜国民借悼念这位一生经历坎坷的国王的机会,在各地聚集游行,要求朝鲜独立.是为「三一运动」,也是朝鲜近代独立斗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高宗皇帝离世后,与明成皇后合葬於南杨州市的洪陵.

http://bk.baidu.com/view/85626.htm

李熙(1852—1919)字圣临,初名载晃,字明夫,号诚轩
兴宣大院君(见肃宗大王子孙录)嫡第二子,母骊兴府大夫人闵氏。1852年壬子(哲宗三年,咸丰二年)七月二十五日生于贞善坊私第(兴宣大院君第)。1863年癸亥(同治二年)哲宗去世,无子,奉翼宗神贞王后赵氏之命入承翼宗大统,封翼成君,行冠礼。
十二月十三日即位于昌德宫之仁政门。
高宗即位之后,朝鲜李朝五百年来首次出现...

全部展开

李熙(1852—1919)字圣临,初名载晃,字明夫,号诚轩
兴宣大院君(见肃宗大王子孙录)嫡第二子,母骊兴府大夫人闵氏。1852年壬子(哲宗三年,咸丰二年)七月二十五日生于贞善坊私第(兴宣大院君第)。1863年癸亥(同治二年)哲宗去世,无子,奉翼宗神贞王后赵氏之命入承翼宗大统,封翼成君,行冠礼。
十二月十三日即位于昌德宫之仁政门。
高宗即位之后,朝鲜李朝五百年来首次出现了国王本生父大院君在世并执掌政务的局面。大院君执政后采取严格措施迫害天主教徒,全国有12万天主教徒被捕,包括12名法国传教士,其中9人被害。此举导致法国在1866年派出军舰出兵朝鲜西海岸寻求报复,史称“丙寅洋扰”。1871年,美国驻华公使要求朝鲜开国,遭到拒绝,美国军舰前往江华岛示威,史称“辛未洋扰”。两次洋扰均以外国军舰撤兵作罢告终,大院君认为这是锁国政策的成功,于是日益颟顸固执,顽固保守,在汉城和各地树立“斥和碑”,上书“洋夷侵犯,非战则和,主和卖国,戒我万年子孙”。
1873年,高宗年满二十一岁而宣告亲政。闵妃外戚集团把持的新政府主张废除封闭锁国的做法,在面临洋夷入侵的情况下恢复同日本的国交。但是因为日本试图令朝鲜解除与中国的宗藩关系而受到朝方的拖延。日本此时也在东亚积极扩张势力。1867年12月,孝明天皇在京都皇宫中被毒死。1868年1月3日,倒幕派在西乡隆盛、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的领导下发动政变,德川家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被迫宣布“王政复古”,日本开始进入明治时代。而此时的朝鲜,尚在兴宣大院君李是应的锁国统治下。1868年3月,明治政府应对马藩的要求,依旧例将对朝外交事务全权委托给对马藩。日本政府委托对马藩交给朝鲜“王政复古”的告知书,因书中有“皇帝”“朝臣”“奉敕”等只有中国皇帝才能使用的字眼,朝鲜拒绝接受。之后明治政府派外务权大录佐田白茅出访朝鲜,但朝鲜不接待对马藩之外的日本使节。佐田在釜山滞留交涉期间探知了朝鲜的国情,回国后大力倡导“征韩论”。为了催促朝鲜加快建立日韩国交的速度,日本派出军舰云扬号、第二丁卯号前往朝鲜西海岸示威并测量海图,与江华岛炮台发生交火。史称“江华岛事件”(云扬号件)。之后日本以当年美国佩里舰队的开国要求为蓝本,勒令朝鲜迅速开国。次年日本与朝鲜在江华岛讲武堂签定《大日本国大朝鲜国修好条约》,史称江华条约。条约中规定朝鲜开放釜山、元山、仁川三港;日本派驻公使和领事;日本在朝鲜享有领事裁判权等等内容。此后又签定了相关的通商章程。
此时朝鲜的一些有识之士已经看到了实行改革的必要性。1879年,礼曹参议金宏集(金弘集)率团访问日本,商谈仁川开港、米谷禁运、修改关税等问题。他于1880年回国时,带回一本清朝驻日公使馆的官员黄遵宪所写的小册子,名为《朝鲜策略》。该书建议韩国为了求得经济发展应接受欧洲的各种体制和技术,并同中国、日本和美国合作,加强自己的防卫能力,以阻遏俄国向南扩张。实际上该书体现了当时清朝外交的基本政策,即抵御沙俄,牵制日本,拉拢美国。这一“策略”在韩国一披露,于1876年曾主张赶走日本势力的儒学家便发动了一个强烈反对外国资本主义渗入的运动。这一运动很快便在庆尚道、江原道、京畿道、忠清道和全罗道的儒学者中扩展开来。朝鲜政府于1881年派一批年轻贵族,即所谓“绅士游览团”去日本考察行政、军事、教育、工业和技术体制。与此同时,应清朝的要求,另一批由吏曹参议金允植率领的60名朝鲜青年访问了中国。在那里他们主要是研习制造和操作西方武器的技艺。这种改革尝试发自政府本身,所以改革的浪潮不久便广为蔓延,不仅席卷了两班和中等阶级,而且席卷了整个社会。1882年5月,朝鲜与美国签订《朝美修好条约》,隐士之国正式对西方打开了国门。条约签订后,英、法、德、俄、意、奥、比、荷、丹等国接踵而来,签订了类似条约。任何反对意见也无法扭转历史变革的车轮了。
闵妃集团执掌国政后,国际国内局势动荡。大院君归政下野,原来的亲信、下属以及大批南人失势。于是大院君派系的前官员安骥泳等人利用各地儒生忧国忧民、激昂上疏的情绪,在1881年密谋废黜高宗,推翻闵氏集团、拥立大院君庶长子李载先为国王。8月28日,因人告密,朝鲜政府将李载先和30多名政变骨干逮捕并处死。但是闵氏集团并未因此而有所收敛,照旧贪污腐化、挥霍无度,大院君新近重建的王朝正宫——景福宫中夜夜曲宴淫戏,保佑巫祝,灯烛如昼,连曙不休。朝鲜国库积蓄荡尽,无饷米供养军队,无俸禄供养百官。官员俸禄短缺五六年,五营军饷短缺13期,不少军人无法度日。而由日本教官协办、多未两班子弟组成的新军则装备精良,待遇优厚,引起旧五营军人的不满和怨恨。如此种种,终于酿成1882年的壬午兵变。
1882年春季,朝鲜发生大旱,又有宫中闹鬼的异象传出,京城内人心惶惶,传说该年将有兵灾。该年七月二十三日(公历,农历则为五月),已经连续十三个月没有领到饷米的京城五营士兵发生骚动,惊动了京城宣惠厅,急忙将刚运来的漕米发放下去,但是米中掺入砂糠等物,不堪食用。士兵与库吏理论,发生冲突,汉城捕盗厅要将为首士兵四人逮捕斩首。士兵们积怨爆发,同市民一起发动暴动,捣毁宣惠厅堂上官闵谦镐以及闵台镐、韩圭稷等外戚权贵宅第,夺取武库,攻打捕盗厅,包围大院君府第云岘宫向其求助。还有几路分别攻打日本公使馆,处死日本新军教官,开仓放粮。次日乱兵和市民攻入昌德宫,杀死躲藏在宫中的闵谦镐、李最应(大院君胞兄),并搜寻闵妃。闵妃化妆成宫女逃往外地。日本公使花房义质和随员也逃往汉城,由英国军舰搭救回国。二十五日,高宗召大院君入宫,委其主政,并宣布闵妃已经死于动乱中,士兵方才撤出王宫,放下武器。逃到忠州的闵妃和逃回长崎的花房义质分别请求清朝和日本出兵朝鲜。直隶总督张树声和从原籍赶回的李鸿章派吴长庆率军在南阳登陆,不久赶到汉城。吴长庆认为大院君“积威震主”,其本人和党羽与国王和王妃“久成嫌衅”,如果留其在朝鲜国内,必定父子不能保全,于是扣留了前往中国军营拜访的大院君,并用军舰将其运回中国,软禁在保定。清军同时逮捕了李载冕等人,并在汉城郊区逮捕参加过壬午兵变的士兵,闵妃集团重新掌握朝鲜政权。日本公使花房则于8月12日回到汉城,带来了1500军队和四艘军舰,逼迫朝鲜政府赔偿损失、同意日本军驻扎朝鲜。8月30日日本和朝鲜就上述内容签订了《济物浦条约》。另外一方面,在清朝洋务派的协助下,朝鲜开始了近代化改革,设立内外衙门,开办外交、通商、海关等事务,代购洋枪洋炮,代训新军,培养朝鲜的军事人才。清朝还依据与朝鲜的通商条约,在朝鲜的仁川、元山、釜山等港口城市设立了清国租界。
此时朝鲜统治集团已经分成了两派。一派是闵妃集团中的绝大部分,他们借助清朝的兵力夺回政权,心怀感激,采取亲华政策,被称为“事大党”。另外一派以1881年赴日“绅士游览团”中的年轻士族为主,包括师从福泽谕吉的金玉均,以及鱼允中、洪英植、朴泳孝等人。他们采取亲日态度,主张终结与清朝的宗藩关系,借助日本之力实现朝鲜的开化改革,被称为“开化党”。开化党接受日本资助,提出了“打倒清国”的口号,企图借助日军兵力发动政变,实施夺权目标。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驻扎朝鲜的一部分清军撤回国内,日本以及朝鲜开化派视为举事良机,开始蠢蠢欲动。此时朝鲜政府因为中法战争胜负未定,对清朝的信心也发生了动摇。11月29日,金玉均入宫,对高宗游说说中日如果交战,清朝必败,朝鲜当自图万全之策,并夸口说会得到日本的全面协助。高宗为其所动,乃亲书秘敕交给金玉均,授予其“便宜行事权”。金玉均与开化派激进分子经过密谈,决定在12月4日邮政总局开业之机发动政变。
12月4日晚,汉城邮政总局落成,洪英植设宴庆祝。开化党在宫中举火未遂,乃焚烧邮政总局隔壁房屋。禁卫大将闵泳翊冲出救火,被刺客用刀砍伤,挣扎返回邮政总局宴会大厅,宾客大惊,四散奔逃,开化党在邮政总局内全歼诸大臣的计划落空。金玉均赶往昌德宫,称清军作乱,劫持国王和闵妃,逃往供奉历代先王画像的别宫景佑宫(以其地狭,易派兵守卫)。金玉均强迫国王书写诏书,召大臣前往景佑宫保护国王,同时请求日本公使竹添进一郎派日本兵担任警卫。当夜,奉诏赶往景佑宫护驾的大臣闵台镐、闵泳穆、赵宁夏、韩圭稷等逐一在宫门内被开化派杀害。次日清晨,新政府宣告成立,提出内政改革方案,同时宣布断绝与清朝的宗藩关系,朝鲜独立。
开化派本来没有群众基础,如今又与日本兵勾结,劫持国王,杀害大臣,所以社会上流言四起,说王妃已被开化派杀害,国王生死未卜,开化派将另立新君。人民不满开化派作乱犯上的作为,纷纷聚集起来,要杀尽倭奴,解救国王。12月6日,金允植、南延哲等被列入新政府名单的旧大臣致书清营,痛哭乞师。清军将领吴兆有、袁世凯带兵入宫,与日军在宫内展开战斗。清军得到朝鲜士兵的支持,日军抵挡不住,竹添公使被迫焚烧公使馆,再次出逃仁川。洪英植将高宗挟持到城北关帝庙,深夜才被清军找到,护送回宫,洪英植被愤怒的朝鲜士兵杀死。金玉均、朴泳孝等人随日本人逃窜到仁川,随后亡命日本。其他不及亡命的激进派开化党被愤怒的汉城市民殴杀。此次变乱史称甲申政变。
甲申政变被平息后,1885年1月9日,日本再次强迫朝鲜签订汉城条约,勒索赔款,之后伊藤博文前往天津与李鸿章会晤,中日两国签署天津条约,规定双方撤出在朝鲜兵力,聘请第三国人员协助朝鲜的军事改革,今后两国若要出兵朝鲜时须预先知会另一国等等。天津条约后,李鸿章与伊藤博文各有一段话发人深省。李鸿章云十年之内日本富强必有可观,此中土之远患。伊藤博文则说中国在中法战争后似乎奋发有为,但是一二年后必定因循而安,如西方所说,中国又睡觉矣。
天津条约之后,清朝眼见英亡缅甸,法并越南,日吞琉球,中国的藩属惟独朝鲜尚存,亦有俄国、日本虎视眈眈,再加上朝鲜战略位置重要,为东北、华北之屏障,所以决定力保这一最后的藩属国,所以加强了对朝鲜内政、外交的控制,将名义上的藩属关系实际化。此时清朝对如何处置朝鲜,有众多意见。有人主张设置监国,全掌朝鲜内政外交。有人主张吞并朝鲜,设为郡县。有人主张朝鲜宣布中立,由中、美、日、俄等国共同保护。前两种意见引起了朝鲜和西方各国的担心,但是实际上不过是清朝官员的个人意见。最后清朝采取了类似第一种方案的措施,派遣袁世凯以三品道员头衔坐镇朝鲜,主掌朝鲜外交、通商等事务,俨然监国大臣。1890年(高宗二十七年,光绪十六年)六月,醇亲王、李鸿章及王大臣共同会议朝鲜政策,形成了朝鲜“整顿事宜条”:1,精练水陆各军;2,东三省兴铁路;3,该国税司由中国委派;4,该国派使应守属国体制;5,阻止该国借外债;6,匡正该国纰政。袁世凯为人精明而多疑,能干且果断,在朝鲜全力推行上述六条内容。朝鲜对于清朝加强对朝鲜内政外交控制的这种作法自然心怀不满,再加上1885年中国释放大院君回国,所以高宗和闵妃开始采取亲俄路线。鱼允中、金弘集等亲华大臣被免职调任,主张联俄拒清的一批新官员得到闵妃集团的任用。1886年,发生“第二次朝俄密约事件”,大臣闵泳翊密告袁世凯,声称国王密令内务总理大臣沈舜泽与俄国驻朝鲜公使韦伯签署密约,要求俄国予以保护,俄国兵舰将至朝鲜云云。袁世凯因此晋见高宗,称俄为虎狼之国,力陈联俄之不可行,并密电国内,预备出兵朝鲜废黜高宗,另立新王。朝鲜和俄国则辩称并无此事。后来事实证明此密约是英国领事为了对付俄国而制造的伪文。
清朝末年,尤其是同治、光绪年间,禁止人民出柳条边垦殖的禁令,已经废弛多年。许多京畿、山东的贫苦农民纷纷携家带口“闯关东”。而朝鲜方面则由于李朝末年的数次大灾,又有大批饥民越过图们江到中国境内,垦荒种地,盖屋定居。光绪初年,朝鲜移民问题已经很严重。吉林将军铭安、督办边防吴大澄上疏道:“……其国边民屡被水灾,连年荒歉,无地耕种,陆续渡江开垦,已熟之地,不下两千晌,其国穷民数千人赖以糊口。有朝鲜咸镜道刺史发给执照,分段往册等语。臣查吉林与朝鲜毗邻之处,向以土门江为界。今朝鲜贫民所垦开荒在江北岸,其为吉林辖境无疑。……若照旧例驱逐出界,恐数千无告穷民同时失所,殊甚怜悯。拟请饬下礼部,咨明朝鲜国王,派员会同吉林委员查勘明确,划清界址。所有其国民人,寄居户口,已垦荒地,恳恩准其查照吉林向章,每晌缴荒钱二千一百文,每年每晌完佃地租钱六百六十文,由臣铭安饬司给颁执照,……其咸镜道刺史所给执照,饬令收回销毁”云云。1890年(高宗二十七年,光绪十六年),有朝鲜勘界之案。是年清国总理衙门奏称,虽然允许朝鲜流民入吉林珲春、敦化县户籍,开垦定居,但是在朝鲜国王刷还流民的请求下,吉林将军给以一年为限,允
许朝鲜官员来吉林协助遣返朝鲜移民。期满后不但流民未还,朝鲜反而又纵容流民过江侵占土地,究其原因,“乃其国始误以豆满、图们为两江,继误指内地海兰河为分界之江,终误以松花江发源之通化松沟子有土堆如门,附会‘土门’之义,执意强辩。继经希元派员查勘石乙水为图们江正源,议与长水分界,绘具图说,于十三年十一月奏奉谕
旨咨照其国王遵办在案。乃国王不加详考,遂信朝鲜勘界使李重夏偏执之词,坚请以红土山水为界。……臣等查吉林、朝鲜界务,前经两次会勘,其未能即定者,特茂山以上直接汲泡水二百余里之图们江源耳。至茂山以下图们江巨流,乃天然界限。江南为朝鲜咸镜道所属之茂山、庆源、钟城、会宁、庆兴等六府地方,江北岸为吉林之珲春及敦化县地方。朝鲜勘界使亦无异说。……现在江源界址既难克日划清,则无庸勘察处所,似宜及时抚绥。”于是江源和白头山天池地区的勘界工作就此搁置,再未提及。白头山和天池地区,在穆克登勘察之后,虽树立界碑,但是由于人迹罕至,历经多年之后界碑坍塌,再加上古代绘制地图方法的缺陷,清朝和之后的民国一直认为该地区,包括整个天池,仍然属于中国。由于在穆克登之后,中国一直没有对这一地区做过勘察,所以只提出了大致的领土划分界限,即西头水和小红丹水之间,自朝鲜新德、青峰、大坪、内曲里至鸭绿江一线。但是此地区居民以朝鲜边民为主。中国未对该地区派出行政和军事统领官员。也就是说,未对该地区行使过有效主权。朝鲜则以咸镜道的惠山和茂山两府官员管辖此地区,征收赋税,勒管边民。
1894年甲午(高宗三十一年,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朝鲜爆发甲午农民战争。两湖招讨使洪启薰兵败,上疏请借外国援兵。1894年6月3日,朝鲜政府照会清朝,请求出兵。此事即甲午战争之开端。甲午战争之起因、经过、海战、陆战、结局以及马关条约国内已有多篇巨著详细阐述,此处不再赘述。日军在中日开战前夕迅速攻占汉城(6月21日),控制国王,强迫其归政于大院君。6月23日,新组成的亲日派朝鲜政府宣布废除与清朝签订的一切条约,朝鲜将依赖日军从朝鲜领土上驱逐清朝军队。在中日战争中又强迫朝鲜签订与日本的同盟条约,共同反对清朝。但是此时朝鲜反日情绪甚于反清,甚至被日本人抬出来的大院君都在秘密地与清朝联络,试图里应外合驱逐日本侵略者。甲午战后,在日本协助下,朝鲜新政府设立“军国机务处”,开始了内政改革,包
括废除吏户礼兵工刑六曹,设立内务、外交、度支、军务、法务、农商务、学务、工务八部;废除八道,设立二十三府;宫府分离,政府以总理大臣执掌,宫廷事务由宫内大臣执掌;废除科举考试;还有使用李朝开国纪年、对腐败官员的纪律处置、放宽贸易活动限制、建立银本位的新货币制、在财政部管辖下统一财政管理、度量衡标准化、一切
赋税用现金缴纳、建立股份公司、依据法院改组法把司法权分离、统一警察力量等社会、财政、文化等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共208条,史称“甲午更张”。1895年1月7日(高宗三十一年十二月十六日),高宗率领世子、百官参拜宗庙,举行誓告典礼,宣布《洪范十四条》,其中第一条即宣告“割断依附清国虑念,确建独立自主基础”,正式宣告朝鲜半岛与中华帝国上千年的宗藩关系就此终结。
甲午战争后,高宗和闵妃集团对中国彻底失去了依附的信心和基础,他们看到日本在俄国的干涉下被迫将辽东交还给中国,又对俄国产生了幻想,朝鲜国内也产生了企图利用俄国来牵制日本的新党派。1895年年中,朝鲜政府以策划暗杀闵妃为由下令逮捕亲日派大臣朴泳孝,朴泳孝被迫亡命日本。闵妃日益亲俄,俄国在朝鲜的势力和影响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1895年10月8日拂晓,日本公使三浦梧楼率领日本士兵、浪人,挟持大院君冲入景福宫,在乾清宫集玉轩乱刀砍死了闵妃,并浇上煤油点火焚尸,清除了宫中的亲俄派势力,次日组成了以金弘集为首的新政府(金弘集此时已从亲华转变为亲日),史称乙未事变。宫中警卫部队的美国教官目睹了日本警官冲进后宫的行动,于是乙未事变的真相得以流传开来。日本政府为此派小村寿太郎前往汉城调查事情真相,将有关人员送会日本,以谋杀、聚众行凶的罪名提交预审,但是犯人都被广岛地方法院宣判无罪。日本政府的虚伪嘴脸由此可见一斑。金弘集内阁宣布实行公历,改开国五百零四年十一月十七日为五百零五年一月一日(1896年1月1日),并建元号为“建阳”。同时还宣布了断发令,要求朝鲜人民剪发易服。此举引发了朝鲜全国范围内的不满情绪。俄
国公使韦伯利用这一形势,从停泊在仁川的兵舰上调兵100多人至汉城,经与亲俄派协商后,1896年2月11日,不堪忍受日本人和亲日派胁迫的高宗率领王世子出走俄国公使馆(俄馆播迁事件)。高宗在俄国公使馆命令逮捕逆贼五大臣,总理大臣金弘集在俄馆播迁当天即倒台,和农工商大臣郑秉夏在押送入狱途中被巡检和市民打死,逃亡外地的度支大臣鱼允中也在回乡途中被杀,内部大臣、法部大臣和前军部大臣逃亡日本。朝鲜建立起以金柄植为总理大臣、李完用为外部大臣的亲俄政权。1897年2月11日,高宗一行离开俄国使馆,返回庆云宫(现为德寿宫),并宣布改国号为大韩帝国,改建阳二年为光武元年,改国王为皇帝,王世子为皇太子,追封闵妃为皇后,并在汉城的圜丘和皇穹宇祭拜天地(在中华文化圈里,祭天是中国皇帝的特权,藩属国如朝鲜、琉球、越南是没有资格祭天的)。此后日本与俄国先后签署了小村—韦伯协定、山县—罗巴洛夫协定、西—罗仙协定,协调两国在朝鲜的势力范围和各种利益。而清朝则与朝鲜/大韩帝国建立了平等的近代外交关系。
1903年前后,日本和俄国的矛盾逐渐激化。日本主张“满韩交换”,日俄分别占有朝鲜和满洲。俄国则主张独占满洲,以北纬39度以北的朝鲜半岛为俄国势力范围,39线以南为日本势力范围,但是日本不可将其用于军事目的。1904年2月10日,日本对俄国宣战,日俄战争爆发,韩国被迫签订六条议定书,协助日本作战。战争结束后,日本公使林权助又强迫韩国签署日韩新协约(第一次日韩协约),规定韩国雇用日本财政和外交顾问、与外国缔结条约前要与日本协商等等。1905年日本派遣数万军队开入汉城,包围王宫,强迫韩国外部大臣朴齐纯签订了《日韩保护协约》(第二次日韩协约,又称“乙巳保护条约”),共有 5条:第一,“今后韩国对于外国的关系及事务”,“由(日本)外务省监理指挥”,在外国的韩国侨民及利益,由“日本国的外交及领事保护”。第二,“由日本负责履行韩国与外国所签订的现存条约,今后不经过日本政府同意,不得签订任何国际性的条约及协定”。第三,由日本政府设统监一名,专理外交一项,驻扎汉城,日本政府还往各地方派驻理事官,“在统监指挥之下,行使从前属于驻韩日本领事的一切职务,并掌管本协约的完全实施”。第四,“日本韩国之间的现存条约及协定,凡不抵触本协约的条款,均继续有效。”第五,“日本政府保证维持韩国皇室的安宁及尊严”。根据这个协约,韩国撤消外交机关,并不设外务大臣职务,这样,韩国就失去外交及内政主权,变成日本的保护国,实际上已成为日本的殖民地。《日韩保护协约》签订的消息传出后,立即激起韩国人民的强烈反对。签约的当天,卖国贼李完用家被人放了火。韩国各阶层人民一致要求“废除保护协约”、“驱逐倭寇、诛灭五贼”。《皇城日报》立即把签约的真相公布于世。称保护协约公布之日为韩国“全民哀悼的日子”。主笔张志渊所撰写的题为“是日也,放声大哭”的社论,反映了韩国人民对保护协约痛恨之情。文中写道“学生闭校痛哭,教徒呼天悲泣,商贾撤市狂呼,儒生投章叫阖,元老大臣抗事累日,而日人或以兵劫之,或拘而辱之。于是侍从武官长闵泳焕拔刀自刎,原任议政大臣赵秉世饮药自裁,殉于独立。农民金台根在水原停车投石击伊藤博文不中。奇山度、李种大、金锡恒等十一人谋刺……五贼,事浅被逮,李建爽呕血死狱中。”此后,在韩国全国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反抗运动和第二次反日义兵斗争。此时主掌韩国国政的学部大臣李完用、军部大臣李根泽、内部大臣李址鎔、外部大臣朴齐纯、农工商大臣权重显被韩国人民骂为“乙巳五贼”。《日韩保护协约》签订后,日本对韩国的控制由顾问统治转为日本韩国统监府的太上皇统治。11月23日,日本政府公布了协约全文,并将此事通知与韩国有外交关系的各国政府,要它们撤走驻韩外交代表机构。在各国外交使团尚未撤离时,日本就关闭了驻汉城的使馆,成立了统治朝鲜的新机关——统监府,派枢密院院长伊藤博文为第一任统监,各道的日本领事馆也撤销,成立了统监府的地方机关——理事厅。
《日韩保护协约》签订不久,国王高宗就秘密写信给美、俄、德、法4 国首脑,宣布《日韩保护协约》无效。1907年,海牙召开第二届万国和平会议。高宗秘遣李俊、李玮钟等三人带着高宗致俄国沙皇的书信和参加会议的委任状前往海牙,控诉日本对韩国的侵略,呼吁各国声援韩国,宣布日韩保护条约无效。由于与会各国均承认日本对韩国的保护权,于是向高宗确认代表身份,此时韩国电信权落入日本手中,询问电被日方扣留,伊藤博文闻讯大怒,通知和会委任状系伪造。李俊愤而剖腹自杀,以明清白。日本指责韩国违反了保护条约。伊藤威胁高宗说: “陛下用如此阴险手段蹂躏日本的保护权,不如对日宣战”,“陛下若想抵抗日本,不必秘密进行,大可以公开干”。伊藤还唆使韩国卖国组织“一进会”开展要求高宗退位的活动。在伊藤的指使和恫吓之下,李完用内阁 7月6日至18日举行3次御前会议。会上农商工部大臣、一进会会长宋秉峻对高宗进行威胁说:“今为陛下着想,只有两计:一则陛下亲赴日本,向其(天皇)谢罪,二则陛下……迎长谷川(好道)司令官,向其谢罪”,不然开战败后将如何受辱,难以设想。”17日,李完用等7大臣逼迫高宗退位,高宗忍无可忍,拍案怒斥道:“卿等欲将朕卖与统监乎!”同日日本外相林董抵达汉城,和总理大臣李完用一起逼高宗退位,双方僵持不下。高宗宣布“军国事由皇太子代理”,日本人却诡称韩国皇帝已经退位。1907年7月19日,日军在汉城南山倭城台正对着庆云宫驾设6门大炮,并派日军包围庆运宫。在日本兵严密看护下,在庆云宫中和殿举行禅位仪式。皇太子李坧即位,是为纯宗。
高宗被迫退位后,称太上皇,被日军监视居住于庆云宫(改名德寿宫)内。1910年日韩合并,韩国皇帝、太上皇和皇太子被授予日本皇族的身份,高宗的封号降为“德寿宫李太王”。1919年1月22日凌晨三时,高宗突然在德寿宫去世,终年六十八岁。关于其死因,日本朝鲜总督公布为“脑溢血发作”,但是没有病理报告,自然不太可信。韩国民众认为是因为高宗计划向巴黎和会派遣密使,代表韩国民众诉说在日本总督统治下韩国的苦难,要求韩国独立,但是这一计划被泄露了,所以日本朝鲜总督府命令高宗身边的侍从在高宗的御膳里暗中下了毒。高宗去世当晚用了解毒的醋,不久便毒性发作,痛苦地说“我吃的是什么东西,这么难过”,不久便死去,死后两眼发赤,全身有红斑,且很快腐烂。此说也有很多疑点,包括去世时间(凌晨三点已过用膳时间),以及尸体很快腐烂,因为中毒时间为冬天,且若是毒死,以当时的药学水平,无非砒霜水银鸦片之类,尸体应该有其他异象,而不是腐烂速度加快(X档案?)。不过以日本人一贯的阴险狠毒来看,下毒之说的确很有可能是真的。1919年3月1日,在为去世的高宗举行国葬的时候,朝鲜国民借悼念这位一生经历坎坷的国王的机会,在各地聚集游行,要求朝鲜独立。是为“三·一”运动,也是朝鲜近代独立斗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收起

朝鲜高宗(1852年—1919年1月21日)是李氏朝鲜的第26代君主,大韩帝国的开国君主。他姓李讳熙(详见右表),本名载晃, 儿名命福,是兴宣大院君嫡第二子,母为骊兴府大夫人闵氏。1852年壬子(哲宗三年;咸丰二年)7月25日生於汉城贞善坊私第(兴宣大院君第)。1863年癸亥(同治二年),哲宗去世,无子,奉翼宗神贞王后赵氏之命,入承翼宗大统,封翼成君,行冠礼。12月13日即位於昌德宫之仁政门。...

全部展开

朝鲜高宗(1852年—1919年1月21日)是李氏朝鲜的第26代君主,大韩帝国的开国君主。他姓李讳熙(详见右表),本名载晃, 儿名命福,是兴宣大院君嫡第二子,母为骊兴府大夫人闵氏。1852年壬子(哲宗三年;咸丰二年)7月25日生於汉城贞善坊私第(兴宣大院君第)。1863年癸亥(同治二年),哲宗去世,无子,奉翼宗神贞王后赵氏之命,入承翼宗大统,封翼成君,行冠礼。12月13日即位於昌德宫之仁政门。

收起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