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鱼的习性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7 07:31:04
说明文鱼的习性

说明文鱼的习性
说明文鱼的习性

说明文鱼的习性
三文鱼是一种较广地分布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冷水鱼类.有着十分奇特的生命循环.它主要在加拿大、挪威、俄国和美国部分地区的离大洋几百以至上千千米的淡水河湖中孵化.在这些水域生活一至数年后游向大海.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咸水中生活数年后长大成熟,然后又在深藏其身体内一种神秘基因催动下,不辞辛劳千里迢迢踏上返回原栖息地的征程.从大洋一进入淡水域,三文鱼便停止进食,凭着身体脂肪中储存的能量,成群结队逆流而上,用十几天的时间克服洄游路上种种艰难险阻,徊游几百或上千千米到达自己的出生地.在那些它们生活过的清澈溪水的砂砾河床上,产下成千上万的鱼子,然后便静静地安眠在故乡小溪青翠的绿荫下,完成了它奇迹般的生命循环.
  加拿大西部的太平洋沿岸和东部的大西洋沿岸的许多河流都是三文鱼洄游的目的地,而以西海岸的太平洋三文鱼洄游最为有名.这里沿海湖泊星罗棋布,河汊纵横,自古就是三文鱼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在早期欧洲人到来之前,当地的印第安人各部落就已把三文鱼作为主要的食物.特别是在北国漫长又寒冷的冬季里,印第安人靠着储存的三文鱼干和熏鱼得以渡过漫漫长冬.因此,当经过冬季,储存的干鱼告急之时,在泛涨的春水中,人们终于迎来第一尾洄游的三文鱼,就像上天送来的生命使者.对于印第安人来说,三文鱼的洄游既有生命的现实意义又有神圣的宗教意义.就像我们在元旦庆祝新年伊始,在复活节庆祝生命的复苏,加拿大西海岸的印第安人会在每年春季第一尾三文鱼到来之时举行特殊的仪式.由部落里德高望重的酋长向着洄游的鱼儿唱起欢迎的古老歌曲,然后将冬季食用后的鱼骨焚烧成灰,郑重地撒入河中.他们相信,这些鱼骨会自行找到回家之路,在那里重新获得生命.这意味着来年会有更丰裕的三文鱼洄游而来.
  在加拿大西海岸不仅有许多关于三文鱼洄游的美丽传说,还有许多令人称奇的三文鱼洄游记录.曾几何时,这里太平洋沿岸的上千条河汊中三文鱼万头涌动浩浩荡荡.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法瑞色河(Fraser)的三文鱼洄游最为壮观.1913年的春季涨水季节里,Sockeye种三文鱼的洄游量创空前记录.据有关记载,尽管当时在河口处有大规模张网捕捞,法瑞色河上游的三文鱼洄游量仍达到每日二百三十万尾!这时的法瑞色河长长的河段几乎被三文鱼群所拥塞,河水中红彤彤一片像开了锅似的热闹非凡.
  但是随着夏季枯水期的到来,人们很快发现三文鱼洄游遇到了麻烦.本来水量充裕的河水由于春水回落成了浅滩,加上当时正在修建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碎石废土被倾倒进法瑞色河中,使得河床抬高,并遍布障碍.这些乱石又造成河水中的湍流和旋涡,成了鱼群洄流的新障碍.鱼群不得不做出额外的努力冲过激流跃过礁石以便前行.许多鱼儿因此而筋疲力尽遍体鳞伤,几千尾三文鱼未来得及到达产卵地,就因力竭而死在中途.它们的尸体成片成片地顺流而下,而后面的鱼群则前赴后继,继续急流勇进,洄流的场面十分悲壮.
  更糟糕的事情发生在1913年2月23由的深夜.随着一声巨响,法瑞色河岸发生山崩.巨岩坍落产生的近十万立方的乱石全部落在河中,堵塞了河床,造成一个巨大的新湖.而湖水的下游出口只是一条细细的小溪.尽管当地的官员和居民冒着危险奋力疏通河道,甚至用网一网网地帮助洄游的三文鱼越过塌方区,但终无济于事.法瑞色的三文鱼洄游从此受到致命打击.1921年的洄游量只有1913年高峰期的6%.
  为了永久解决三文鱼洄游的问题,当地政府在1945年在法瑞色河中段修建了多条鱼道.这些鱼道的建成既打通了淤塞的河床,又消除了河中原有的激流、湍流等不利水流条件,还可以阻挡顺流而来的树干乱石,从而为三文鱼洄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由于鱼道的建立,使三文鱼洄游在法瑞色河得以恢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记录到的洄游量达到了1914年最高记录的80%.法瑞色河终于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加拿大的渔业及其相关的食品加工、贸易及出口业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随着工业技术革命、世界经济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而起起落落地向前发展,一直是其经济的支柱产业.特别是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渔业为该省经济带来大量财富,其中三文鱼功不可没.2001年仅三文鱼一项就为其带来四亿五千万加元的利润.
  三文鱼在为人类带来财富的同时,也激发了人类的贪婪.一百多年里人类毫无节制的捕捞已使得一些珍贵的三文鱼品种几近消失.各国之间因此而产生的冲突摩擦也不断发生.上个世纪末,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三文鱼捕捞协议到期,使得本来已存在的矛盾更加激化.双方都声称自己拥有在本国沿海和到本国内陆淡水域产卵的三文鱼资源,同时都指责对方不遵守协议过度捕捞,对本国三文鱼资源造成威胁.1997年,美国西海岸的华盛顿州的马拉斯匹那港口被几百艘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渔船包围,愤怒的加拿大渔民一连三天在港口外的海面上示威,高喊:“立即停止捕捞我们的三文鱼!”,抗议美国渔业过度捕捞日益减少的三文鱼资源.
  加拿大与美国经过多年的谈判,终于在2001年重新签署了新的三文鱼十年协议,从而结束了两国多年的三文鱼之争.加拿大渔业部长安德森指出: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不是去争抢一块越来越小的甜饼,而是设法保护我们的三文鱼资源,使其变得更丰盛起来.
  三文鱼,这一在地球上生存了两百万年之久的生物物种,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洪水、干旱、火山爆发、冰川消融和瘟疫流行,它们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周而复始地继续着自己的从淡水到咸水,又从咸水到淡水的奇迹般的生命循环.然而仅仅近一百年间,由于人类的贪婪和工业污染给地球带来的灾难性后果,野生三文鱼正不断减少,面临消亡的危险.人类正在意识到自己错误的严重性和纠正这一错误的紧迫必要性.正如一位印第安酋长所说,三文鱼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必须学会尊重它们.
  ---摘自《海洋世界》2004年 第7期
  --------------------------------------------------------------------------------
  加拿大的新不伦瑞克省,与大海有着天然的联系,在该省被称为“三文鱼故乡”的坎普贝尔顿村,我们看到了一座别具一格的三文鱼雕像.据介绍,加拿大渔民于1997年在加拿大东部米拉米奇海湾捕捉到一条长8.5米、重1吨的三文鱼,被认为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一条三文鱼.翌年,在米拉米奇附近的坎普贝尔顿村,按照鱼的原尺寸建造了这座雕像.
  每年8月,在温哥华就可看到三文鱼洄游和产卵的景象.在三文鱼产卵高峰期,成群结队的三文鱼浩浩荡荡从太平洋进入加拿大西部森林中的卡皮兰诺河,逆流而上.鱼群艰辛地跳过一级级高高的“门坎”———小瀑布,最终来到它们出生的地方———温哥华市的卡皮兰诺河三文鱼孵化场.当它们跳过这一道道“门坎”进入孵化场时,已是全身红透,据说是因为用力过猛,崩裂了血管,殷红的鲜血浸透全身肌肤所致.在那里,完成新生命的繁衍过程. 当雌鱼产完卵、雄鱼射完精后,它们便安安静静地“撒手人寰”了.此时,它们已经遍体鳞伤,陈尸水面,鱼鳞浮动,在撞得头破血流之后结束了壮烈的一生,河水也被映红了……
  在孵化场,我们看到储水槽里不同年龄、不同大小的三文鱼苗快活地在水中游来游去,它们将顺流而下,被一批批地投放到温暖的太平洋里去.广阔的太平洋,犹如小三文鱼的暖箱和摇篮,远离故乡的小鱼,在它们的第二故乡自由自在地生活.太平洋又像三文鱼的养父母,它以博大的胸怀抚爱着这些幼小的生命,为它们提供丰富的食粮,呵护它们茁壮成长.
  三文鱼通常3年长大成熟,临近产卵期的三文鱼,蓦地想“家”了.据介绍,每一种不同年龄的三文鱼每年都洄游数百次,每年7月至10月更是它们回“家”的高峰季节,它们成群结队,游历数百公里.由于独特的遗传,即使离“家”再远,三文鱼也能找到自己的出生地.
  为了回家产卵,三文鱼经历了“逆水搏击”的艰辛、“跳高门坎”的磨难和“献出一腔热血”的牺牲,这种精神令人感动.三文鱼的伟大母性品格,千里迢迢寻根认祖的人格精神,令人难忘和赞赏.
  全球只有北美的加拿大、阿拉斯加和北欧的挪威、冰岛等地可观赏到三文鱼洄游奇观.三文鱼洄游的过程是艰难痛苦的,然而,正是这种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忘我,才使其得以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