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哪几位?嵇康有什么典故吗?《广陵散》怎么回事?它失传了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22:55:41
竹林七贤哪几位?嵇康有什么典故吗?《广陵散》怎么回事?它失传了么?

竹林七贤哪几位?嵇康有什么典故吗?《广陵散》怎么回事?它失传了么?
竹林七贤哪几位?嵇康有什么典故吗?《广陵散》怎么回事?它失传了么?

竹林七贤哪几位?嵇康有什么典故吗?《广陵散》怎么回事?它失传了么?
中国魏晋时期7位名士的合称,成名年代较“建安七子”晚一些.包括: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嵇康,字叔夜,谯郡铚县(今安徽濉溪)人.“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三国时魏末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是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嵇康幼年丧父,成年后娶长乐亭主(一说为曹操孙女,沛王曹林之女;一说为曹操曾孙女,曹林之孙女)为妻,任郎中,中散大夫.
  嵇康不喜为官,平时以打铁为乐(一说以此谋生).大将军司马昭曾想聘他为自己的掾吏,嵇康坚守志向不愿出仕,离家躲避到河东.
  司隶校尉钟会想结交嵇康,轻衣肥乘,率众而往.嵇康与向秀在树荫下锻铁,对于钟会不予理睬.等候很久也没有回音后,钟会准备离开.嵇康开口问“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回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从此结下仇隙.
  景元二年,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由大将军从事中郎迁任吏部侍郎,举荐嵇康代替自己的位置.嵇康因此写下了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以明自己的心志.
  嵇康原本与东平吕巽吕安兄弟为友.吕安的妻子被其兄吕巽奸污,吕安原本准备休妻并起诉吕巽.吕巽请嵇康从中劝解,并发誓不会恶人先告状,于是嵇康劝说了吕安将这件事平息下来.但是之后吕巽害怕吕安翻悔,于是抢先告吕安不孝.嵇康义不负心,写信与吕巽绝交,并出面为吕安作证,因此也被收押.钟会劝司马昭乘此机会除掉嵇康.
  晋墓壁画中的嵇康 嵇康入狱后,立刻激起舆论的不满,许多豪杰纷纷要求与嵇康一同入狱.经有司劝谕后,众人一时遣散,然而最后嵇康和吕安却被判处了死刑.行刑当日,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赦免嵇康,并要求让嵇康来太学做老师.这些要求并没有被同意.
  临刑前,嵇康神色不变,如同平常一般.他顾看了日影,离行刑尚有一段时间,便向兄长要来平时爱用的琴,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嵇康把琴放下,叹息道:“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说完后,嵇康从容地就戳,时年四十.
  嵇康通晓音律,尤其喜爱弹琴,著有音乐理论著作《琴赋》《声无哀乐论》.他主张声音的本质是“和”,合于天地是音乐的最高境界,认为喜怒哀乐从本质上讲并不是音乐的感情而是人的情感.嵇康作有《风入松》,相传《孤馆遇神》亦为嵇康所作.又作《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曲,被称为“嵇氏四弄”,与蔡邕创作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是我国古代一组著名琴曲.隋炀帝曾把弹奏“九弄”作为科举取士的条件之一.
  嵇康擅长书法,工于草书,唐张彦远《书法会要》品为草书第二.又善丹青,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其时有嵇康《巢由洗耳图》《狮子击象图》传世,可惜现在俱已失佚.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它是我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它至少在汉代已经出现.其内容向来说法不一,但一般的看法是将它与《聂政刺韩王》琴曲联系起来.《聂政刺韩王》主要是描写战国时代铸剑工匠之子聂政为报杀父之仇,刺死韩王,然后自杀的悲壮故事.关于此,蔡邕《琴操》记述得较为详细.
  今存《广陵散》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1425年),谱中有关于“刺韩”、“冲冠”、“发怒”、“报剑”等内容的分段小标题,所以古来琴曲家即把《广陵散》与《聂政刺韩王》看作是异名同曲.
  据赵西尧等著《三国文化概览》的描述,《广陵散》乐谱全曲共有四十五个乐段,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六个部分.正声以前主要是表现对聂政不幸命运的同情;正声之后则表现对聂政壮烈事迹的歌颂与赞扬.正声是乐曲的主体部分,着重表现了聂政从怨恨到愤慨的感情发展过程,深刻地刻划了他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复仇意志.全曲始终贯穿着两个主题音调的交织、起伏和发展、变化.一个是见于“正声”第二段的正声主调, 另一个是先出现在大序尾声的乱声主调. 正声主调多在乐段开始处,突出了它的主导体用.乱声主调则多用于乐段的结束,它使各种变化了的曲调归结到一个共同的音调之中,具有标志段落,统一全曲的作用.
  《广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我国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直接表达了被压迫者反抗暴君的斗争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艺术性.或许嵇康也正是看到了《广陵散》的这种反抗精神与战斗意志,才如此酷爱《广陵散》并对之产生如此深厚的感情.
  《广陵散》在清代曾绝响一时,建国后我国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根据《神奇秘谱》所载曲调进行了整理、打谱,使这首奇妙绝伦的古琴曲音乐又回到了人间.
  近代琴学家杨时百,在其所编《琴学丛书》的《琴镜》中就认为此曲源于河间杂曲《聂政剌韩王曲》.
  “广陵”是扬州的古称,“散”是操、引乐曲的意思,《广陵散》的标题说明这是一首流行于古代广陵地区的琴曲.这是我国古代的一首大型器乐作品,它萌芽于秦、汉时期,其名称记载最早见于魏应璩《与刘孔才书》:“听广陵之清散”.到魏、晋时期它已逐渐成形定稿.随后曾一度流失,后人在明代宫廷的《神奇秘谱》中发现它,再重新整理,才有了我们现在听到的《广陵散》.琴曲的内容据说是讲述战国时期聂政为父报仇,刺杀韩王的故事.
  嵇康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大师,他写的《声无哀乐论》、《难自然好学论》、《太师箴》、《明胆论》、《释私论》、《养生论》千秋相传,并且他弹得一手好琴,尤其善于演奏《广陵散》,倍受人们关注.当时与他齐名的还有比他大十三岁的阮籍,音乐史上常有“嵇琴阮啸”的说法,但在思想和人格上,嵇康要比阮籍更高出一筹.
  嵇康对那些传世久远、名目堂皇的教条礼法不以为然,更深恶痛绝那些乌烟瘴气、尔谀我诈的官场仕途.他宁愿在洛阳城外做一个默默无闻而自由自在的打铁匠,也不愿与竖子们同流合污.他如痴如醉地追求着他心中崇高的人生境界:摆脱约束,释放人性,回归自然,享受悠闲.熊旺的炉火和刚劲的锤击,正是这种境界绝妙的阐释.所以,当他的朋友山涛向朝廷推荐他做官时,他毅然决然地与山涛绝交,并写了文化史上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以明心志.
  不幸的是,嵇康那卓越的才华和逍遥的处世风格,最终为他招来了祸端.他提出的“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生主张,深深刺痛了统治阶级的要害:嵇康如此藐视圣人经典、痛恨官场仕途,长久下去,岂不危害我太平江山的统治,此人非杀无以正民风、清王道,这里不是现成有个吕安的案子吗?将他牵连进去,既可杀之,又不会施人以柄,岂不妙哉.于是,在一些仇视嵇康的小人的诽谤和唆使下,公元262年,统治者司马昭下令将嵇康处以死刑.
  在刑场上,有三千太学生向朝廷请愿,请求赦免嵇康,并要拜嵇康为师,这正是向社会昭示了嵇康的学术地位和人格魅力,但这种“无理要求”当然不会被当权者接纳.而此刻嵇康所想的,不是他那神采飞扬的生命即将终止,却是一首美妙绝伦的音乐后继无人.他要过一架琴,在高高的刑台上,面对成千上万前来为他送行的人们,弹奏了最后的《广陵散》,铮铮的琴声,神秘的曲调,铺天盖地,飘进了每个人的心里.弹毕之后,嵇康从容地引首就戳,时年仅三十九岁.
  嵇康所弹奏的《广陵散》是这一古代名曲经嵇康加工而成的一首曲子,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正象一首民歌一样,凝聚着历代传颂者的心血.据《世说新语·雅量》载:"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 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正因为嵇康临刑索弹《广陵散》,才使这首古典琴曲名声大振,一定程度上,《广陵散》是因嵇康而“名”起来的.但所谓“于今绝矣”则非指曲子本身而言,它主要反映了嵇康临刑时的愤激之语.事实上,琴曲《广陵散》经《神奇秘谱》保存,一直流传到今天.
  正因为嵇康有着很深的音乐功底,所以,他临刑前,有三千太学生共同向司马氏要求“请以为师”,但未被允许,使“海内之士,莫不痛之”(《晋书》本传).因此,嵇康的名字始终与《广陵散》联系在一起.
  http://baike.soso.com/v140836.htm?pid=baike.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