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和古代历史经济发展的知识(农业、工业、商业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6 04:10:45
中国近代和古代历史经济发展的知识(农业、工业、商业等)

中国近代和古代历史经济发展的知识(农业、工业、商业等)
中国近代和古代历史经济发展的知识(农业、工业、商业等)

中国近代和古代历史经济发展的知识(农业、工业、商业等)
中国古代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由于统治阶级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导致中国古代的的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十分艰难.从宋朝宋太宗开始,就有了“海禁政策”,接下来的元、明、清的政策更加严格,清朝便达到了顶峰——闭关锁国.工业发展较多是轻工业,如:麻纺织业、棉织业、陶瓷业、造纸业 ,也有重工业,像:冶铁业、造船业.
至于近代,洋务运动兴起,近代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和民办工业;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在“师夷长技”的思想指导下,创办了一批军工企业.从此,中国就有了使用机器进行生产的工厂.
中国近代商业是指从清代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的新式商业.
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传统商业已有发展.但最大宗的商品粮食和土布还都是农民家庭生产,并主要是自给有余的产品.商业网集中城镇,广大农村基本上还处于自然经济状态,商业属于前资本主义性质,大商人资本集中在盐、丝绸、茶、木、药材等行业.
进入20世纪后,通商口岸的近代工业(包括外商工厂)发展很快.它们的产品也进入这个商业网.棉花、小麦、烟叶等工业原料的贸易也经这个商业网向口岸集中.随着口岸人口膨胀,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也改变了传统流通渠道,而以通商口岸为中转和消费中心.据1936年国内埠际贸易统计,机制工业品已占贸易总额的34%,并以上海等地的生产为主;埠际贸易中大米的40%,药材的46%都是运到上海.估计1936年埠际贸易总额约达47亿元,比19世纪末增长约20倍.
中国近代商业缺乏完整统计,总计约有100多个行业,趋势是不断发展的.以上海为例,1900年前后有棉布商一百三四十家,五金商58家,百货商约100家,西药商6家;到抗日战争前,棉布商增至七八百家,五金商897家,百货商约1000家,西药商165家,分别增长几倍乃至一二十倍.从业人员、资金、营业额等也都有相应增长.根据30年代的一些调查估计,全国约有坐商164万户,从业人员859万人,另有行商312万人.估计1936年私人商业资本约达30亿元.   官僚资本和商业投机化 1927年以后,出现另一种新的商业资本,即官僚商业资本.它是在国民党政府实行金融垄断的基础上,凭借政权力量发展起来的.首先插手的是出口贸易,1936年起先后垄断了钨、锑、锡的运销.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借口统制经济,实行多种物资的统购统销、公营专卖,独占丝、茶、桐油、羊毛、猪鬃的收购和出口,管制棉花、纱、布贸易.同时国民党政府大官僚的私人商业也利用特权,投机垄断,发“国难财”.抗战胜利后,它们又勾结美帝国主义,垄断了部分进口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