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值得自豪的人或事有哪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1:50:44
杭州值得自豪的人或事有哪些?

杭州值得自豪的人或事有哪些?
杭州值得自豪的人或事有哪些?

杭州值得自豪的人或事有哪些?
沈 括(1033一1097年)
北北宋钱塘人沈括,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多才多艺的大学者,十一世纪第一流的科学家.
青少年时随父沈周先后到过润州、泉州、开封、江宁等地,增长了不少书本外的知识,为他以后做学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沈括自幼好学不倦,对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药、水利、军事、文学、音乐各个方面部有兴趣,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东京(开封)任过昭文馆编校、司天监等职,使他有机会阅读了大量丰富的皇家藏书.他晚年提出的用太阳历,即“十二气历”的主张,使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太阳历和农历结合的人.他对传统历法的缺点作了科学分析,说传统历法用闰月的方法来调整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周期,是费力又不解决问题.他为此主张采取太阳历,按十二节气把一年分成十二个月.1930年,英国气象局局长肖伯纳也曾提出了与沈括相同的理论,但比沈括晚九百多年.
1070年(熙宁三年),沈括积极参加了王安石变法,成为王安石主要助手之一,担任过“权三司使”(主管财政经济),“兼判军器监”等职.
1090年(元佑五年)沈括五十八岁,住在润州梦溪园(今江苏镇江东门外),撰成《梦溪笔谈》,这部巨著是他一生所学和实践的结晶.全书共三十卷,分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等十七目、六百零九条.其中涉及到科学技术的条目就有二百多条,如铜壶滴漏的讨论、凹面镜的解释、透光镜的探讨、立体地形模型的制造、指南针使用方法的经验、地磁偏角的发现等等.全书广博的内容,独特的创见,被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座标”.
沈括一生中曾有两次较长时间居住在杭州,并曾到浙江察访和在秀州(今嘉兴)任职.一次是他十九岁随父返归故里,父病亡,他将父亲安葬于钱塘龙居里,直至二十二岁父丧终才离去.第二次是三十六岁时护送母亲灵柩回杭,葬于龙居里,三十九岁才返京复职.沈括四十一岁时,奉命来浙江治理水利,察访两浙,向朝廷建议兴筑温、台、明等州以东的堤堰,增辟耕地.他在考察雁荡山时,对形成雁荡山奇妙群峰的原因,首次作了科学的解释.沈括对故乡杭州寄满深深眷恋之情,在《梦溪笔谈》中,对杭州的人物事迹、科技成果、政策得失等等,都悉心记载.沈括六十五岁病故于梦溪园,临终时嘱咐后人将遗体归葬故乡杭外.今杭州市区后市街附近的沈公井巷是他的旧居.墓在距杭州市不远的安溪乡.
2
龚 自 珍( 1792 ~ 1841 )
晚清思想家,史学家.一名巩祚,字瑟人.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二十七岁为举人.道光元年(1821)官内阁中书,任国史馆校对官.九年,始成进士.官至礼部主事.十九年,弃官南归.二十一年,于江苏云阳书院猝然去世.
龚自珍初承家学渊源,从文字、训诂入手,后渐涉金石、目录,泛及诗文、地理、经史百家.受当时崛起的“春秋公羊学”影响甚深.面对嘉道年间社会危机日益深重,他弃绝考据训诂之学,一意讲求经世之务,一生志存改革.青年时代所撰《明良论》、《乙丙之际著议》等文,对封建专制的积弊,进行了揭露和抨击.他的思想为后来康有为等人倡公羊之学以变法图强开了先声.中年以后,虽然志不得伸,转而学佛,但是“经世致用”之志并未消沉.他支持林则徐查禁鸦片,并建议林则徐加强军事设施,做好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准备.龚自珍一生追求“更法”,虽至死未得实现,但在许多方面产生了有益的影响.在社会观上,他指出社会动乱的根源在于贫富不相齐,要求改革科举制,多方罗致“通经致用”的人才.在哲学思想上,阐发佛教中天台宗的观点,提出人性“无善无不善”,“善恶皆后起”的一家之谈.在史学上,发出“尊史”的呼吁,并潜心于西北历史、地理的探讨.在文学上,则提出“尊情”之说,主张诗与人为一.他生平诗文甚富,后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3在那些为发展我国古代建筑技术而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名师巧匠中,北宋初年的木结构专家喻皓就是一位突出代表.
喻皓小传
喻皓生活的年代正是五代末、北宋初.他是浙江杭州一带人,是一位出身卑微的建筑工匠,他的生卒年代因历史上的记载缺乏,只知道他在北宋初年当过都料匠(掌管设计、施工的木工),长期从事建筑实践.在这长期的实践中,他勤于思索、并善于向别人学习,因而在木结构建造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建筑多层的宝塔和楼阁.
4唐朝书家——褚遂良
褚遂良隋文帝开皇卜六年(公元596年)——唐高宗显庆四年(公元659年),终年64岁.杭州钱塘人,字善登,唐初名医,高宗时封河南郡公,故人称“褚河南”.他的书法,初学虞世南,晚年取法钟繇、王羲之,融汇汉隶,丰艳流畅,变化多姿,自成一家.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家.相传虞世南死后,唐太宗叹息无人可以论书.魏征称赞说:“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魏征认为,他对王字理解的深刻,有辨认王字真伪的能力.
《唐人书评》说他的字是:“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他所写的《雁塔圣教序》,最有自家之法.在此碑中,他把虞、欧法融为一体,皆波势自然.从气韵上看直追王逸少,但用笔,结字,圆润瘦劲之处却是褚法.
他不仅书法写得「古雅绝俗,瘦硬有余」,而且还有一双精妙神奇的书法鉴赏慧眼.唐贞观十二年,因著名书法家虞世南不幸病逝,便召见褚遂良,并任命他为侍书.
有一次,唐太宗征得一卷古人墨宝,便请褚遂良看看这是否是出自王羲之的手笔.褚遂良看了一会儿,便说:「这是王羲之的赝品.」唐太宗听了颇为惊奇,忙问褚遂良是怎么看出来的.褚遂良便要唐太宗把这卷书法拿起来,透过阳光看.褚遂良则用手指着「小」字和「波」字,对着唐太宗说:「这个小字的点和波字的捺中,有一层比外层更黑的墨痕.王羲之的书法笔走龙蛇,超妙入神,不应该有这样的败笔.」唐太宗听了,打从心眼里佩服褚遂良的眼力.
此后,唐太宗征集到王羲之的墨迹,每逢真假难辨之时,总要请褚遂良帮他鉴定.后来,还奉命将这些珍贵的书法编定目录,珍藏于宫廷内府.
他的传世书迹有楷书《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伊阙佛龛》.
《孟法师碑》,全称《唐京师至德观主孟法师碑》:楷书,书体熔合欧、虞为一体,遒丽似虞,端庄似欧.既有虞世南书法典雅宽舒的结体,又有欧阳询书法刚健险劲的运笔.字形更为方正端丽,行笔过度富于顿挫起伏变化.有些字又具有隶书笔意,古雅凝重,是褚氏中年书法的代表作.唐贞观十六年(642年)立.
《慈恩寺圣教序》,也称《雁塔圣教序》:楷书,是褚遂良的代表作,书后六年即去世,也可说是晚年留下的杰作,字体瘦劲,极富丰神.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立两块石刻均在陕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下.前石刻《圣教序》,后石刻《圣教记》.
5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居士集》,已佚.
【主要词作】
苏幕遮(燎沉香) 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
兰陵王·柳 少年游(并刀如水)

龚 自 珍( 1792 ~ 1841 )
晚清思想家,史学家。一名巩祚,字瑟人。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二十七岁为举人。道光元年(1821)官内阁中书,任国史馆校对官。九年,始成进士。官至礼部主事。十九年,弃官南归。二十一年,于江苏云阳书院猝然去世。
龚自珍初承家学渊源,从文字、训诂入手,后渐涉金石、目录,泛及诗文、地理、经史百家。受当时崛起的“春秋公羊学”影响甚深。...

全部展开

龚 自 珍( 1792 ~ 1841 )
晚清思想家,史学家。一名巩祚,字瑟人。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二十七岁为举人。道光元年(1821)官内阁中书,任国史馆校对官。九年,始成进士。官至礼部主事。十九年,弃官南归。二十一年,于江苏云阳书院猝然去世。
龚自珍初承家学渊源,从文字、训诂入手,后渐涉金石、目录,泛及诗文、地理、经史百家。受当时崛起的“春秋公羊学”影响甚深。面对嘉道年间社会危机日益深重,他弃绝考据训诂之学,一意讲求经世之务,一生志存改革。青年时代所撰《明良论》、《乙丙之际著议》等文,对封建专制的积弊,进行了揭露和抨击。他的思想为后来康有为等人倡公羊之学以变法图强开了先声。中年以后,虽然志不得伸,转而学佛,但是“经世致用”之志并未消沉。他支持林则徐查禁鸦片,并建议林则徐加强军事设施,做好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准备。龚自珍一生追求“更法”,虽至死未得实现,但在许多方面产生了有益的影响。在社会观上,他指出社会动乱的根源在于贫富不相齐,要求改革科举制,多方罗致“通经致用”的人才。在哲学思想上,阐发佛教中天台宗的观点,提出人性“无善无不善”,“善恶皆后起”的一家之谈。在史学上,发出“尊史”的呼吁,并潜心于西北历史、地理的探讨。在文学上,则提出“尊情”之说,主张诗与人为一。他生平诗文甚富,后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