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的原因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4 05:50:35
汶川大地震的原因是什么

汶川大地震的原因是什么
汶川大地震的原因是什么

汶川大地震的原因是什么
印度洋板快向亚洲板快俯冲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地震
公众普遍关心的是,汶川这个地方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地震?
从大的方面来说,汶川处于中国一个大地震带——南北地震带上。
中国地震局的专家认为,因为中国东部和西部的地质分布、地壳厚度、地壳运动速度差别很大,而这次地震发生在东部和西部变化差别最大的这个带上,即南北地震带——包括从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都为地震密集带。
5月18...

全部展开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地震
公众普遍关心的是,汶川这个地方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地震?
从大的方面来说,汶川处于中国一个大地震带——南北地震带上。
中国地震局的专家认为,因为中国东部和西部的地质分布、地壳厚度、地壳运动速度差别很大,而这次地震发生在东部和西部变化差别最大的这个带上,即南北地震带——包括从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都为地震密集带。
5月18日,经过对地震参数的详细测定,中国地震局将四川特大地震震级从里氏7.8级修订为里氏8.0级。中国地震局有关专家解释说,修订地震震级是国际惯例,是一项十分严肃和科学的工作,关键是要靠数据说话。
5月12日,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利用国家地震台网的实时观测数据,速报的震级为里氏7.8级。根据国际惯例,地震专家利用包括全球地震台网在内的更多台站资料,对这次地震的参数进行了详细测定,据此将震级修订为里氏8.0级。
宏观的解释是,“印度洋板块由南向北碰撞欧亚板块,碰撞的地区拱起青藏高原。”中国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院倪四道教授对南方周末记者分析说,“青藏高原在隆升的同时,也同时向东北方向移动,挤压四川盆地向东北走滑,而汶川地震就发生在青藏高原的东南上。”
倪四道说,这次地震具体的发生机制是挤压,“一开始主要是挤压,到地震快结束时可能还有走滑的能量释放。”倪四道说,这次汶川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川西龙门山的中心,位于汶川-茂汶大断裂带上。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二七说,四川盆地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块。从历史记录来看,尽管龙门山主体没有发生过大地震,但它北边的松潘在上个世纪初曾经发生过强震。因此,虽然龙门山地区看上去构造活动性不强,但是可能是处在应力的蓄积过程中,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地壳就会破裂,从而发生地震。
不过王二七也说,目前我们对这一地震发生的机制还不清楚,不知道是由地壳的挤压、伸展还是水平走滑造成的。
而从小的方面说,汶川又在四川龙门山地震带上。龙门山是新的西藏隆起板块和原来的老的云南、四川板块交错的地方,从这个角度讲,这个地方是个地震多发区。
根据1999年9月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预报管理处整编的《中国强地震目录》,四川地区共有18次7级以上地震,其中1800年以来发生过8次7级以上地震。1973在四川的炉霍发生了7.6级地震,之后三年发生了四川松潘——平武7.2级地震。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陈学忠研究员曾在2002年对四川省7级以上地震危险性做过分析:“四川地区很长时间内没有发生强烈地震了,用业内的话说叫缺震,就是强震缺失,按照历史的经验,缺的时间越长,将来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越大。这是一种定性的估计”。
这种背景下,陈学忠研究了四川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发现从历史经验性上看,以前四川地区7级以上强震发生之前几年,周围都有一个接近8级左右的大震发生,根据这种现象,然后往后推,昆仑山2001年已经发生了8.1级地震,如果这种规律延续的话,几年之后四川地区就会发生这种地震。

收起

5月18日,经过对地震参数的详细测定,中国地震局将四川特大地震震级从里氏7.8级修订为里氏8.0级。中国地震局有关专家解释说,修订地震震级是国际惯例,是一项十分严肃和科学的工作,关键是要靠数据说话。
5月12日,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利用国家地震台网的实时观测数据,速报的震级为里氏7.8级。根据国际惯例,地震专家利用包括全球地震台网在内的更多台站资料,对这次地震的参数进行了...

全部展开

5月18日,经过对地震参数的详细测定,中国地震局将四川特大地震震级从里氏7.8级修订为里氏8.0级。中国地震局有关专家解释说,修订地震震级是国际惯例,是一项十分严肃和科学的工作,关键是要靠数据说话。
5月12日,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利用国家地震台网的实时观测数据,速报的震级为里氏7.8级。根据国际惯例,地震专家利用包括全球地震台网在内的更多台站资料,对这次地震的参数进行了详细测定,据此将震级修订为里氏8.0级。
专家表示,修订地震震级有过不少先例。例如,2005年印度洋发生海啸,最初确定的震级是里氏8.5级,后经过连续两次修订,确定为9级以上。
据初步调查统计,此次地震最大烈度达11度,破坏特别严重的地区超过10万平方公里。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是四川省北川、什邡、绵竹、汶川、彭州等地,灾区涉及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等地。
另据介绍,几年前,发生在我国昆仑山地区的地震震级曾达到里氏8.1级。
四川特大地震
原因有初步结论
5月15日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召集国内权威专家,对四川特大地震进行“会诊”,初步形成三个结论。
一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地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
二是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第一,发震构造是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带,在挤压应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东逆冲运动。第二,这次地震属于单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东迁移,致使余震向北东方向扩张。第三,挤压型逆冲断层地震在主震之后,应力传播和释放过程比较缓慢,可能导致余震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
三是浅源地震。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破坏性巨大。
一次地震
不止一个烈度
震级和烈度是衡量地震的两把“尺子”,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烈度不止一个。
震级是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为弱震;震级大于或等于3级,小于或等于5级的地震为有感地震;震级大于5级小于6级的地震为中强震;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为强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地震为巨大地震。
烈度是地面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离震中近的地方烈度高,破坏大;反之烈度低,破坏小。
震源:地壳内发生地震的地方。
震中:从震源向上垂直对应地面的地方。

收起

这次地震具体的发生机制一开始主要是挤压,到地震快结束时可能还有走滑的能量释放。
四川地区很长时间内没有发生强烈地震了,用业内的话说叫缺震,就是强震缺失,按照历史的经验,缺的时间越长,将来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越大。
虽然龙门山地区看上去构造活动不强,但是可能是处在应力的蓄积过程中,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地壳就会破裂,从而发生地震。
在地震预报方面,美日等发达国家比我们...

全部展开

这次地震具体的发生机制一开始主要是挤压,到地震快结束时可能还有走滑的能量释放。
四川地区很长时间内没有发生强烈地震了,用业内的话说叫缺震,就是强震缺失,按照历史的经验,缺的时间越长,将来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越大。
虽然龙门山地区看上去构造活动不强,但是可能是处在应力的蓄积过程中,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地壳就会破裂,从而发生地震。
在地震预报方面,美日等发达国家比我们没有任何先进的。他们的先进是在于,建筑设防的安全性上,还有就是地震发生以后,可以相当快地确定位置和震级。
这场震惊全国的里氏7.8级地震始于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震源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的汶川县,震级与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相同。除了吉林、黑龙江和新疆地区外,全国都有震感。
据有关专家估计,震中烈度为10度左右,为浅源地震,深度大概为10公里,此前已有专家说,这次地震释放的能量堪比400颗广岛原子弹。
截至记者发稿前,余震已经发生两千多次,超过5级以上余震为14次,最大的一次余震是6.5级,发生在甘肃,6.1级的余震发生在四川汶川。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地震
公众普遍关心的是,汶川这个地方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地震?
从大的方面来说,汶川处于中国一个大地震带——南北地震带上。
中国地震局的专家认为,因为中国东部和西部的地质分布、地壳厚度、地壳运动速度差别很大,而这次地震发生在东部和西部变化差别最大的这个带上,即南北地震带——包括从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都为地震密集带。
宏观的解释是,“印度洋板块由南向北碰撞欧亚板块,碰撞的地区拱起青藏高原。”中国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院倪四道教授对南方周末记者分析说,“青藏高原在隆升的同时,也同时向东北方向移动,挤压四川盆地向东北走滑,而汶川地震就发生在青藏高原的东南上。”
倪四道说,这次地震具体的发生机制是挤压,“一开始主要是挤压,到地震快结束时可能还有走滑的能量释放。”倪四道说,这次汶川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川西龙门山的中心,位于汶川-茂汶大断裂带上。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二七说,四川盆地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块。从历史记录来看,尽管龙门山主体没有发生过大地震,但它北边的松潘在上个世纪初曾经发生过强震。因此,虽然龙门山地区看上去构造活动性不强,但是可能是处在应力的蓄积过程中,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地壳就会破裂,从而发生地震。
不过王二七也说,目前我们对这一地震发生的机制还不清楚,不知道是由地壳的挤压、伸展还是水平走滑造成的。
而从小的方面说,汶川又在四川龙门山地震带上。龙门山是新的西藏隆起板块和原来的老的云南、四川板块交错的地方,从这个角度讲,这个地方是个地震多发区。
根据1999年9月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预报管理处整编的《中国强地震目录》,四川地区共有18次7级以上地震,其中1800年以来发生过8次7级以上地震。1973在四川的炉霍发生了7.6级地震,之后三年发生了四川松潘——平武7.2级地震。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陈学忠研究员曾在2002年对四川省7级以上地震危险性做过分析:“四川地区很长时间内没有发生强烈地震了,用业内的话说叫缺震,就是强震缺失,按照历史的经验,缺的时间越长,将来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越大。这是一种定性的估计”。
这种背景下,陈学忠研究了四川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发现从历史经验性上看,以前四川地区7级以上强震发生之前几年,周围都有一个接近8级左右的大震发生,根据这种现象,然后往后推,昆仑山2001年已经发生了8.1级地震,如果这种规律延续的话,几年之后四川地区就会发生这种地震。

收起

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挤压

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挤压或喜马拉雅山峰运动造成

因为中国东部和西部的地质分布、地壳厚度、地壳运动速度差别很大,而这次地震发生在东部和西部变化差别最大的这个带上,即南北地震带——包括从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都为地震密集带。

由于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
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