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的名人有哪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3 03:28:29
勤学的名人有哪些

勤学的名人有哪些
勤学的名人有哪些

勤学的名人有哪些
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与他的勤学是分不开的.《史记 孔子世家》中说:“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易》本是孔子长期用于教授学生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教科书,是儒家的五经之一,应该说他已经非常熟悉,但他到晚年仍然非常喜欢阅读.由于翻来覆去地读,竟使编联《易》竹简的皮绳断了好几次,其刻苦精神可见一斑.
  又据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的《论衡 别通》记载:“孔子病,商瞿卜其日中.孔子曰:‘取书来,比至日中何事?’”这是说孔子患了重病,他的弟子商瞿占卜到的结果是,孔子将于中午去世.在即将离开人世时,孔子竟说:“拿书来读,在到中午死亡之前不读书又干什么事呢?”所以王充极为感慨地说:“圣人之好学也,且死不休,念在经书,不以临死之敌,弃忘道义,其为百世之圣师法祖德,盖不虚矣!”他认为象孔子这样圣人的好学精神,真是令人极为敬仰,因为他到了临死之前,也念念不忘读书,且.这些事实足见孔子早就为我们树立了一个终身好学的光辉榜样.
  战国时期的著名纵横家苏秦,年轻时候,欲说秦王实行连横政策,十次上书都未被采纳.这时他的衣服已经穿破,盘缠也已用光,形容枯槁,面色黎黑,只得打着裹脚,穿着草鞋,背着书籍,挑着行李,怀着惭愧的心情离开秦国.回到家,妻子不下织机迎接,嫂子不为他做饭,父母不同他答话.但他并没有灰心丧气责备家人而是归罪于秦王不接受他的策略.于是当天晚上就打开数十个书籍中的大量书籍,从中找到辅佐周武王伐纣取得胜利的姜太公所著的兵书《阴符经》,立即伏案阅读,并选择其中有用的部分不断熟悉,反复揣摩.读至深夜疲劳欲睡时,就用锥子猛刺自己的大腿来提精神,致使鲜血沿大腿流到脚后跟.经过一年的刻苦学习,仔细研究,终于掌握了书中的精髓,确立了制秦的策略.然后他再次周游列国,说服赵、魏、齐等六国合纵抗秦.他自己也同时佩六国相印,成为约纵之长.又据《汉书》说:“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苏秦发愤锥刺骨,孙敬志学头悬梁,两个故事被后世传为佳话,‘悬梁刺股’这个成语也就成了勤学苦读的同义词.
  “凿壁借光”这一成语也出自古代一个令人敬佩的勤学故事.《西京杂记》说:“匡横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这说的是西汉经学家匡衡在少年时候勤奋好学,但因家中贫困,无钱买蜡烛,见邻居家有烛光,就在自家墙壁上凿了一个洞,借光苦读.书中还记述说:“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到青年时候,匡衡志愿到有许多书籍的富裕人家去做佣人,却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奇怪,就问他原因.他说:“只要能遍读你家的藏书就行了.”主人被他的好学精神所感动,就资助他读书.后来匡衡终于成为一个大学问家,还在汉元帝任过丞相.
  成语“囊萤映雪”出自另外两个古人勤学攻读的故事.《晋书》说:“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荧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及长,风姿美劭,机悟敏速,甚有乡曲之誉.”后又“以寒素博学知名于世”.正因为车胤年轻时家庭贫困,不能经常买油点灯,但能在夏天的晚上,经常捉几十只萤火虫装在细密的网兜里,当作读书的灯光,所以,不但长大后以“机悟敏速”而享誉一方,并且在当时以出身贫寒而博学多才知名于世.又据《尚有录》记载:“孙康,晋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无油,于冬月映雪读书.”这两个晋代人,虽然都家贫无油点灯,但一个夏月囊荧,一个冬月映雪,刻苦攻读,所以最后都成为当时的著名学者.
  明代初年,曾为太子讲经,并主持修撰《元史》的著名经学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宋濂,他少年时期,家贫无藏书,又无钱购书,完全靠借书和抄书来学习.为了“遍观群书”即使数九寒天,砚台结冰,手指不能屈伸,也绝不懈怠,计算好日子,抄录完毕,立即迅速归还.后来他在大雪纷飞的日子到很远的设在深山巨谷的学校读书,手足冻裂,甚至僵硬得不能动弹.在学校读书时,不但吃的是粗茶淡饭,并且每天只能吃两餐.他虽然穿的是旧棉袍、破衣服,但不羡慕那些盖锦绣被子,戴华贵帽子,左佩刀剑,右挂香囊,一副养尊处优样子的同室学友.他并不觉得吃的穿的比不上别人,就感到低人一等,而是以读书为最大的快乐.因为他勤奋好学,所以老师乐意悉心教导他,终于成为大学问家.
  和宋濂同时代的王冕,出身农家,七八岁时,他就曾利用放牛的机会经常偷偷跑到学舍听课,后来晚上跑到寺庙,“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