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宋朝赵光义是个什么样的人?既然当上了皇帝?感觉这人真是个聪明人,先下手为强吗还有一个问题,哥哥赵匡胤是不是被他谋杀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08:09:20
历史上宋朝赵光义是个什么样的人?既然当上了皇帝?感觉这人真是个聪明人,先下手为强吗还有一个问题,哥哥赵匡胤是不是被他谋杀了

历史上宋朝赵光义是个什么样的人?既然当上了皇帝?感觉这人真是个聪明人,先下手为强吗还有一个问题,哥哥赵匡胤是不是被他谋杀了
历史上宋朝赵光义是个什么样的人?既然当上了皇帝?
感觉这人真是个聪明人,先下手为强吗
还有一个问题,哥哥赵匡胤是不是被他谋杀了

历史上宋朝赵光义是个什么样的人?既然当上了皇帝?感觉这人真是个聪明人,先下手为强吗还有一个问题,哥哥赵匡胤是不是被他谋杀了
宋太宗(939年11月20日-997年5月8日),北宋第二位皇帝(976年11月15日~997年5月8日在位),在位21年,享年58岁.赵弘殷第三子,是北宋开国君宋太祖赵匡胤的胞弟.本名赵匡义,其兄长赵匡胤登基后避讳,改名赵光义,即位时又改名赵炅[1].
宋太宗治政有为,不善武功.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迫使吴越“纳土”;之后又灭亡五代十国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次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移师幽州,试图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在高粱河(今北京西直门外)展开激战,宋军大败,耶律休哥射伤宋太宗,乘驴车逃走[2].他两度伐辽失败.980年又试图统一交趾,但惨败,使交趾(越南)最终得以保持独立地位.任内爆发四川王小波、李顺农民起义.
目录
[隐藏]
1 生平经历
1.1 登基之谜
1.2 统治时期
1.3 晚年
2 逸事典故
3 评价
4 家庭
4.4.1 子
4.4.2 女
4.3.1 妃嫔
4.1 祖先
4.2 兄弟
4.3 妻
4.4 子女
5 授予官职
5.1 宰相
6 参考文献
7 外部链接
8 参见
生平经历[编辑]
登基之谜[编辑]
有记载认为宋太宗有弑兄谋篡之嫌,即烛影斧声疑案.
或有一说,在(建隆二年)西元961年,即赵匡胤即位的第二年,皇太后杜氏临终前,告诫赵匡胤前朝后周之所以灭亡,是因为继位的君主过于年幼.若要常保大宋江山,必须要兄终弟及,传位给年长的天子.等到皇兄的儿子成人,再由皇弟传回给皇兄的儿子.此即为传说的“金匮之盟”[3].但亦有人提出质疑:皇太后杜氏去世之时,赵匡胤年仅三十四岁,正值壮年;而其子赵德昭已十一岁,随即成年,根本不会出现如后周世宗遗下七岁孤儿的局面,而且后来宋太祖死时赵德昭已经廿六岁,已是个成年人,就算传位给他也非传位给幼主,故1940年代邓广铭、张荫麟等论证金匮之盟为虚构,影响至今,成为最普遍的说法.但近年也有学者质疑伪造说,如施秀娥、王育济、何冠环.
太宗登基以后,“太祖之后当再有天下”之说一直不断,至南宋时,宋钦宗之弟康王赵构自立于江南,是为宋高宗.当时普遍有种说法,说因为太宗登基不明不白,所有才会让后代失去半壁江山,后又有孟太后之宋太祖托梦一说,赵构终传位给赵德芳之后赵昚[4].
统治时期[编辑]
太宗稳固帝位后,继续统一事业.其后,割据福建漳泉两府的陈洪进,割据吴越钱氏相机归降.太宗遣大将潘美挥师北上围攻北汉都城太原,击退辽国援兵,灭亡北汉,终于结束了安史之乱后近二百年藩镇割据的局面[5].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五月,太宗不顾众臣反对,趁伐取北汉之势,从太原出发展开北伐.北伐初期一度收复河北易州和涿州.太宗志得意满,下令围攻燕京,宋军与辽人在高粱河畔展开激战[6].太宗亲临战场,结果受伤中箭,乘驴车仓惶撤离,北伐未果.980年,宋朝知邕州太常博士侯仁宝上奏宋太宗,请求趁交趾(越南)丁朝内乱之机南下讨伐,恢复汉唐故疆,统一交趾(越南).宋太宗任命侯仁宝为交州陆路水路转运使;任命兰陵团练使孙全兴、漆作使郝守俊、鞍辔库使陈钦祚、左监门将军崔亮为兵马都部署;宁州刺史刘澄、军器库副使贾湜、供奉官阁门祗候王僎为兵马都部署,伺机进攻丁朝.但在981年白藤江之战中先胜后败,统一交趾(越南)的计划最终成为泡影,交趾(越南)得以保持独立地位.雍熙三年(986年),太宗遣潘美、杨业、田重、曹彬、崔彦五位大将分东中西三路,以东路为主再行北伐.西路、中路军进军顺利,而主力东路军屡遭辽军挫败,粮道被切断,终未能与中西二路汇合,于岐沟关大败而溃.中、西二路亦只得南撤.西路主将杨业因掩护军民南撤被辽军俘虏,在狱中绝食三日而死.之后,北宋在对西夏党项族的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等战役中屡次失败,但因其厌战,与宋廷议和.太宗朝以亲信傅潜、王超、柴禹锡、赵镕、张逊、杨守一及弭德超等为禁军统帅,多庸碌之徒,临阵惧战.元人修《宋史》时称:“自柴禹锡而下,率因给事藩邸,以攀附致通显……故莫逃于龊龊之讥.”
淳化四年(993年)二月,四川爆发王小波和李顺发动的农民起义.起义军所到之处调发富家大姓除生活品外一切财产于众,得到蜀地农民呼应.次年正月,起义军占据成都,建立大蜀政权,太宗得知后派遣两路大军讨之,起义军终于至道二年(996年)彻底失败.几次边陲防线的失利、后方起义的爆发遏制了北宋进一步开辟疆土,太宗的施政也不得不转为重内虚外[7].太宗本人附庸风雅,喜好诗赋,政府也因此特别重视文化事业,宋朝重教之风因而展开.太宗喜好书法,善草、隶、行、篆、八分、飞白六种字体,尤其善书飞白体,宋朝的货币淳化元宝也是太宗亲自题写的[8].
太宗即位之事甚为蹊跷,是为“烛影斧声”之事,为确保政权合法性,赵光义抛出其母杜太后遗命之说,即“金匮之盟”.金匮之盟起源于杜太后临终时召赵普入宫记录遗命,称要赵匡胤死后先传其弟光义,再传光美(后改名为廷美),再传德昭(赵匡胤长子).这份遗书藏于金匮中,因此名为金匮之盟.然而,太宗却先后逼死太祖之子德昭和德芳,又贬黜廷美到房州,两年后廷美死于谪所.太宗长子元佐因为同情廷美被废,另一子元僖暴死,最后襄王元侃被立为太子,改名恒[9].至道三年(997年),太宗崩,李皇后和宦官王继恩等企图立元佐为帝.时宰相吕端处置得当,赵恒顺利即位,庙号真宗.宋朝始步入安稳守成时期[10].
晚年[编辑]
赵光义晚年“身带旧疮,每年发作,痛苦殊甚”,多年后疮发去世.死后谥号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宋太宗的后代为宋真宗至宋高宗所有宋朝皇帝及宋宁宗初的宗室大臣赵汝愚.
烛影斧声,也称斧声烛影,是指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暴毙,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之间所发生的谜案,史学界怀疑赵光义弑杀兄长而篡位.有关记载以僧文莹的《续湘山野录》最为著名.
目录
[隐藏]
1 过程
2 传弑兄篡位
3 史书记载
3.1 太祖本纪记载
3.2 涑水纪闻记载
4 其他评论
5 相关图书
6 参见
7 注释
8 参考
过程[编辑]
斧声烛影之事正史无载,据文莹和尚的《续湘山野录》记载:赵匡胤早年未发迹时,有一道人预言赵匡胤日后成为九五至尊.开宝九年(976年)三月上巳节,赵匡胤路遇道人醉坐于岸边树荫下,他笑对赵匡胤说:“别来无恙.”赵匡胤大为高兴,两人一如过去,击掌快饮.赵匡胤问道:“我想见你占卜一事久矣,无他事,我阳寿尚有多少?”道人对:“但今年十月二十日夜晴,则可延续一纪(十二年);不然,则当时从速安排处置.”至十月二十日夜,赵匡胤在太清阁观天象,落日晴朗,星斗明灿,赵匡胤心喜.俄而阴霾四起,天气陡变,雪雹骤降.赵匡胤移仗下阁,急传宫人开端门,召开封王赵光义进宫.兄弟二人饮酒商议,宦官与宫女皆被屏开,众人只远远看见赵匡胤和赵光义说了一些什么,接着蜡烛光影摇晃,似乎赵光义离席在推却什么.禁漏三更时分,殿前雪已达数寸,随后见到赵匡胤用玉斧(玉如意)戳雪,又听见赵匡胤对赵光义说:“好做,好做”(语意不明).赵匡胤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当晚,太宗赵光义留宿宫内,“将五鼓,周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天快亮时,赵光义急唤人,叫皇子都来,说赵匡胤已经逝世.《宋史·太祖本纪》记载:“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二十一日晨,赵光义就在灵柩前即位,且一反次年改元的惯例,立刻改元太平兴国.
这个事件由于没有第三人在场,因此一直以来都有赵光义弑兄登基的传说[1],但无法证实而成千古疑案.
传弑兄篡位[编辑]
宋太祖暴毙后,宋太祖的儿子赵德昭与赵德芳无法登基,而是弟弟赵光义即位,且赵光义登基后,一反常例当年改元.不久,赵光义流放了亲弟弟赵廷美,逼太祖的儿子赵德昭自杀,赵德芳也离奇病死.由于此类怪异迹象太多,世人多怀疑赵光义是谋杀兄长而即位.
史书记载[编辑]
太祖本纪记载[编辑]
《宋史·太祖本纪》上只简略的记载:“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殡于殿西阶.”文莹《续湘山野录》记载,“上御太清阁四望气.……俄而阴霾四起,天气陡变,雪雹骤降,移仗下阁.急传宫钥开端门,召开封王,即太宗也.延人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讫,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柱斧戳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伺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太宗受遗诏于柩前即位.”
涑水纪闻记载[编辑]
司马光《涑水纪闻》的记载则极力为宋太宗辩解.据《涑水纪闻》记载“太祖初晏驾,时已四鼓,孝章宋后使内侍都知王继隆(王继恩之误)召秦王德芳.继隆以太祖传位晋王之志素定,乃不召德芳,径趋开封府召晋王”.又遇医官贾德玄(程德玄之误),“乃告以故,叩门与之俱入见王,且召之.王大惊,犹豫不敢行,曰:‘吾当与家人议之.’入久不出.继隆促之曰:‘事久,将为他人有.’遂与王雪下步行至宫门,呼而入.继隆使王且止其直庐,曰:‘王且待于此,继隆当先入言之.’德玄曰:‘便应直前,何待之有?’遂与俱进至寝殿.”下面这一段描述很有戏剧性:“宋后闻继隆至,曰:‘德芳来耶?’继隆曰:‘晋王至矣.’后见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贵,无忧也.’”
司马光此段文字暗示太祖崩时唯有宋后在旁,太宗不在宫中,此说日后也为南宋学者李焘所采,编入《续资治通鉴长编》中.
司马光称宋太祖驾崩,已是四鼓时分,宋皇后派宦官王继恩召秦王赵德芳入宫,但王继恩却往开封府衙门召赵光义,晋王的亲信左押衙程德玄己在门口等候.赵光义闻后大惊,说“吾当与家人议之.”王继恩劝他赶快行动,以防他人捷足先登,赵光义便与王继恩、程德玄三人于雪地步行进宫.
其他评论[编辑]
有专家认为赵光义早有篡位之意[2],当时开封府尹赵光义不断在帝都内培植党羽,贿赂御史中丞刘温叟、禁军殿前司控鹤指挥使田重进.赵普发现赵光义的亲信刘嶅贿赂冯瓒[3],事后刘嶅仅是免职.赵普很早就因姚恕、刘嶅事件与赵光义结怨,王禹偁《建隆遗事》道:“太祖将晏崩,方召赵普于寝阁,及赵普欲立太祖之子……其后太宗闻之,故与普有隙.”开宝六年(973年)赵普罢相,出任河阳三城节度使、同平章事,不久赵光义成为开封府尹兼晋王.开宝九年冬十月十九日傍晚,也就是“斧声烛影”发生前夕,马韶曾造访晋王的亲信程德玄称:“明日乃晋王利见之辰,韶故以相告.”[4]等到第二天深夜,马韶之言果然应验,赵光义登基.马韶因此官至太常博士.《烬余录》认为花蕊夫人费氏与赵光义的奸情是弑兄的主因.宋史专家张荫鳞、聂崇歧、刘子健对“篡弑论”的观点有所保留.他们认为太祖之死是猝死.张荫麟表示,太祖之死因虽不能确断,“然有一事可以确知者,太宗即位并无正式传授之法令依据.”.[5]据吴蔚所著《宋史疑云》里之考证,“烛影斧声”之“斧”不指斧头,而是指“纸镇”.[6]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