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七年级上册人生寓言的读后感 (第8课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5 09:52:29
谁知道七年级上册人生寓言的读后感 (第8课的)

谁知道七年级上册人生寓言的读后感 (第8课的)
谁知道七年级上册人生寓言的读后感 (第8课的)

谁知道七年级上册人生寓言的读后感 (第8课的)
今天上周国平的《人生寓言》,有两则小的寓言故事:《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
《白兔和月亮》的寓意“巨大的利益会个人带来得失之患”.学生在理解的时候会认为“财富”或者“获取”都会使人患得患失,这就失之偏颇.为此,我问学生,如果只给白兔几个胡萝卜,白兔会不会“紧张不安”,或者一片青草地的荣枯,白兔会不会“心如刀割”,答案都是否定的.
这样学生就会理解庄子的那句话:
“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殙.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则重外也.凡外重者内拙.《庄子·达生篇》”
《落难的王子》这一则主要是讲磨难困顿会使人坚强.我先是补充一点,不是所有的困苦都会给人带来好处:对于成功者而言,磨难会成为幸福的回忆;对于失败者而言,磨难永远只是痛苦的伤痕.
再接着学习“寓言”这种文体的特点.这则小故事中,“王子”并没有姓名,事件也并不具体,其实,这种模糊性和非特指性就是寓言的普遍性的体现.
我笑着对孩子们说:“有一个叫作段誉的王子,他离开行走江湖,学武无成,最佳功夫‘凌波微步’用于逃命,‘六脉神剑’时而失灵,追求爱情却苦求不得,伸张正义却常被生擒;不过,历经磨难,最后依靠义兄义弟成就了大业……”学生听得入神时,我顿了一顿,“从主题上看,与本文有几分相似,但人物具体,情节曲折,这就不再是“寓言”了,它的题目是——”“《天龙八部》!”教室里爆出一阵欢笑声.
最后总结的时候,是谈这两则文章在教材里为什么组合在一起了.其实,这两篇寓言在周国平的作品中并不是放在一起的.而在第二单元第八课中,这两篇寓言冠以“人生”之名组合在一起,是编者的匠心独运.第一则讲的是“得”带来“失”,第二则讲的是“失”亦可“得”.而第一则的寓意“巨大利益会有得失之患”恰好为第二则做了注解,王子失去巨大的财富与崇高地位之后反而坚强了;而第二则也可以成为第一则的佐证.这两则文本起到了很好的互证的作用,成为了有益的临时性“互文本”.

(原文不长,附录于后)
人生寓言
周国平
白兔和月亮
在众多的兔姐妹中,有一只白兔独具审美的慧心.她爱大自然的美,尤爱皎洁的月色.每天夜晚,她来到林中草地,一边无忧无虑地嬉戏,一边心旷神怡地赏月.她不愧是赏月的行家,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
于是,诸神之王召见这只白兔,向她宣布一个慷慨的决定:
“万物均有所归属.从今以后,月亮归属于你,因为你的赏月之才举世无双. ”
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可是,说也奇怪,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了,脑中只绷着一个念头:“这是我的月亮!”她牢牢盯着月亮,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金窖.乌去蔽月,她便紧张不安,唯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在他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灭,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销了那个慷慨的决定.

落难的王子
有一个王子,生性多愁善感,最听不得悲惨的故事.每当左右向他禀报天灾人祸的消息,他就流着泪叹息到:“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
可是,厄运终于落到了他的头上,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中他的父王被杀,母后受辱自尽,他自己也被敌人掳去当了奴隶,受尽非人的折磨.当他终于逃出虎口时他已经成了残废,从此流落异国他乡,靠行乞度日.
我是在他行乞时遇到他的,见他相貌不凡,便向他打听身世.听他说罢我早已泪流满面,发出了他曾经有过的同样的叹息:
“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
谁知他正色道——
“先生,请别说这话.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承受得了——只要他不死.至于死,那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落难的王子撑着拐杖远去了.有一天,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而我的耳边也响起了那熟悉的叹息:
“天哪,太可怕了……”

我上过了,但没有写读后感,就告诉你启示吧!
白兔和月亮: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天穷的得失之患。要懂得选择并学会放弃,快乐生活。
落难的王子:厄运能够使一个生性脆弱的人变得坚强。

一、《白兔和月亮》讲解(周国平)
这篇寓言旨在说明,对于事物的审美态度和功利态度是不同的,甚至是互相排斥的。我们要能够发现和欣赏对象的美,就不可抱一种占有的态度。
开始的时候,白兔之所以会是“赏月的行家”,觉得“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就因为在她和月亮之间不存在一种功利关系。这个时候,她的心态是轻松自由的,“无忧无虑”的。可是,在诸神之王宣布月亮归属于她以后,她与月亮之间的关系...

全部展开

一、《白兔和月亮》讲解(周国平)
这篇寓言旨在说明,对于事物的审美态度和功利态度是不同的,甚至是互相排斥的。我们要能够发现和欣赏对象的美,就不可抱一种占有的态度。
开始的时候,白兔之所以会是“赏月的行家”,觉得“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就因为在她和月亮之间不存在一种功利关系。这个时候,她的心态是轻松自由的,“无忧无虑”的。可是,在诸神之王宣布月亮归属于她以后,她与月亮之间的关系完全改变了,变成了一种功利关系。在这种关系支配下,她的心态也由无忧无虑变成了患得患失。在她眼里,月亮不再是大自然的美景,而是她的私有财产,她的全部心思集中在不让她的财产遭到侵犯和损害,如何还能欣赏月亮的美呢?
对于美的本质,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不过,有一个占上风的认识,便是认为美的欣赏和利益的计算是不相容的。在西方美学史上,德国哲学家康德最早提出,美感是无利害关系的快感。还有人用游戏说和距离说来解释美感,强调审美状态是一种游戏状态,审美主体必须与对象保持一定距离,这些说法都蕴涵着无利害关系这一观点。中国的审美传统主要来自道家,也是强调一种“游于物之外”的超脱态度和闲适心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遇事总是计算利益,贪图占有,生活在焦虑之中,有些人则比较超脱,心胸宽阔,能够真正享受生命的乐趣。所以,审美和功利不仅是看事物的两种不同的眼光,而且也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那么,这篇寓言就不只是要解释美感的性质了,它的更深的涵义是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
二、《落难的王子》讲解(周国平)
这篇寓言是有感而写的。在写作时,我自己正遭受着一个灾难。当时,我有了一个女儿,出生不久便被诊断患有绝症,注定夭折。我确实听到了旁人的叹息,说如果这样的灾难落在他们头上,他们可受不了。我回想起以前看到别人遭受灾难时,我自己也会有类似的心理感受。于是,产生了这篇寓言的构思。
在寓言中,别人对我的灾难的叹息是一个事实,完全是来自生活的。我虚构了一个王子,通过王子对别人的灾难的叹息,我对王子的灾难的叹息,衔接上别人对我的灾难的叹息,揭示了这样的叹息的普遍性及其没有道理。
在这个世界上,的确每天都在发生着灾难。可是,通常的情况是,当灾难没有落到我们自己头上时,作为旁观者,我们往往不敢设想这灾难落在自己头上怎么办。然而,事实上,一旦这种情形发生——它完全可能发生——你就必须承受,往往也就能够承受。王子说的话是一个真理:“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为什么呢?因为最低限度,生命本能会迫使你正视和迎战灾难,不让自己被灾难打倒。
所以,这篇寓言讲的是应该如何对待苦难的道理。这道理有二:第一,苦难是人生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切不可怀侥幸的心理,认为苦难只会落在别人头上,而应该对自己遭遇苦难有足够的精神准备;第二,一旦遭遇苦难,我们就要勇敢地面对,以有尊严的态度来承受。
我曾写过以下这段话,可做理解这篇寓言的参考:“定理一:人是注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苦难的。由此推导出定理二:所以,世上没有不可忍受的苦难。”

收起

书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