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介绍一下俄国1905年革命?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3 15:06:30
谁能介绍一下俄国1905年革命?

谁能介绍一下俄国1905年革命?
谁能介绍一下俄国1905年革命?

谁能介绍一下俄国1905年革命?
恐怖刺杀
  1904至07年间,除了频繁的社会运动外,也是恐怖暗杀的高峰期,社会革命党格斗组织、波兰社会主义党格斗组织与布尔什维克格斗组,策动了多起针对大臣、公务员与警务人员的刺杀或抢劫案件.
  编辑本段
  刺杀身亡者
  遭刺杀身亡者中较著名的有:
  肖像 姓名 身分 刺杀身亡日期 刺杀地点
  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西皮阿金 内政部长 1902年4月2日 圣彼德堡
  尼古拉·莫杰斯托维奇·博格达诺维奇 乌法省长 1903年5月6日 乌法
  尼可拉·博布里科夫 芬兰总督 1904年6月17日 赫尔辛基
  维亚切斯拉夫·康士坦丁诺维奇·冯·普列韦 内政部长 1904年7月28日 圣彼德堡
  艾里尔·朔依沙朗?朔依尼南 芬兰大法官 1905年2月6日 赫尔辛基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大公 莫斯科总督 1905年2月17日 莫斯科
  帕维尔·帕夫洛维奇·瓦洛夫 莫斯科市长 1905年6月28日 莫斯科
  格雷戈里·帕夫洛维奇·博布里科夫 黑海舰队指挥官 1906年6月29日 自己家里
  维特·萨哈罗夫 战争部长 1906年11月22日 萨拉托夫
  阿列克谢·伊格纳季耶夫伯爵 大臣会议成员 1906年12月9日 特维尔
  弗拉基米尔·劳尼替斯 圣彼德堡市长 1906年12月21日 圣彼德堡
  编辑本段
  帝国其他各地的社会运动
  芬兰民主化
  1905年10月30日至11月6日期间,在沙俄附属国芬兰大公国,社会民主党组织了大规模罢工,由约翰·科克领导的第一代芬兰赤卫队成立,罢工期间在坦佩雷发表红色宣言,要求解散参议院、普选、政治自由、以及取消审查制度.
  宪法专家们的领导人物,芬兰裔的利奥·梅彻林参与撰写了十月诏书,因此终止了芬兰大公国从1809年开始运作,由各国民等级代表组成的波尔渥国会,於1906年筹办芬兰议会,1907年举行了人类史上第一次的普选,选出了第一届议会议员.
  爱沙尼亚独立运动
  爱沙尼亚为沙俄在大北方战争取胜后,1721年从瑞典取得的土地之一,后成立了爱沙尼亚省,19世纪因抗衡俄罗斯化政策,爱沙尼亚民族意识萌发.1905年1月,在血腥星期日发生后,爱沙尼亚人要求出版自由、集会自由、普选以及国家主权,10月16日,沙俄军队在塔林的街上市场向集会开火,造成94死200伤.
  十月诏书发布后,爱沙尼亚人表示支持,爱沙尼亚旗帜首次公开,亚安·托尼森藉机扩大爱沙尼亚人的权利,成立民族进步党,为第一个爱沙尼亚的政党;另一个更激进的政治组织,爱沙尼亚社会民主工人联盟也在差不多的时间成立.11月27日,民族进步党在塔林举行了第一次代表大会,800名代表分成温和派与激进派,温和派支持托尼森,而激进派则支持亚安·梯孟特,最后投票决议通过向沙俄要求实施政治自治、限制波罗的海德国人以及终止俄罗斯化.
  1905年12月,社会主义社团领导人物康斯坦丁·帕茨,在戒严中的塔林召集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引发工人在郊区抢劫或焚烧庄园房屋,共有160处庄园被洗劫一空,沙俄军队奉命前往镇压,328名爱沙尼亚人被当场枪毙或被捕后绞死.帕茨与梯孟特分别逃往国外,两人后来都因被控反叛罪而判处死刑.在第一届和后来的第二届国家杜马代表选举,爱沙尼亚民各选出5名代表派往议会.
  历史评价
  对於这一次革命事件,当时与后世名人学者的评论,多抱持正面评价,认为因有这一次革命事件,而让主张推翻沙皇帝国统治的社会主义人士,发现工人革命的可行性,奠定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方向,更创立了苏维埃组织,培养了许多的革命家,总体来说这是1917年俄国革命能够成功的关键事件.
  众多评论中,最著名的是列宁,他称这一次革命为「总演习」,留下名言:
  没有1905年的『总演习』,就不可能有1917年10月革命的胜利.
  当时清末文人梁启超,曾於血腥星期日发生后不久,发表《自由乎?死乎?》评论专文,文中引述「路透电」、「柏林电报」、「伦敦电」以及「连日各地电报」,详实说明事件发生与各地反应,文中评论:
  改革事业,如转巨石於於危坠,非达其最终之目的地不止.
  又综合引述各地电报,说明了当时欧洲各国的舆论情形:
  全欧各国,殆无不以此事为一大事,诸报馆皆表同情於俄民,无一袒俄廷者.内中与俄同盟之法国激昂特甚.其报纸大率谓市民不持武器,为平和之要求,俄廷以强暴手段待之,实无理之甚云云.又某新闻纸谓俄太后俄皇为坡鳖那士德夫之傀儡,日被玩弄於股掌上,至今迷梦不醒,实属可怜.
  比利时素表同情於俄,今次亦大加非难.其新闻纸多以俄皇此次之出奔,与一七九一年法王路易第十六之出奔相比较.比国人民,愤俄廷举动既极,本月二十三日晚,至有在俄国公使馆门前为示威运动以表敌意者.警官弹压,仅乃无事.
  各国纷纷募义捐,以恤俄国被难之民.
  各国中惟德国对於此事,视之稍冷淡.
  文中最后称之为「俄国革命」,且说明当时他与他的同侪,无不关注此一事件的发展.
  后来的苏联共产党领袖,当时布尔什维克重要人物列夫·托洛茨基,在流亡国外期间,於1939年所发表的《三种俄国革命观(1939年)》,文中一开始便说明:
  1905年革命,不仅是1917年革命的『总演习』,而且是一种实验室,在其中造成了俄国政治生活内所有基本的派别,又反映出俄国马克思主义内部各种不同的倾向.
  文中他称是次革命为「第一次革命」,并引述了列宁、史达林、普列汉诺夫等人的言行,以及他的想法,以阐明1905年的革命事件,如何影响社会主义领袖们的革命论述,认为因此产生了「不断革命」的理论:
  俄国民主革命的完全胜利,只有采取依靠农民支援的无产阶级专政形式,才是可以思议的.无产阶级专政将不可避免地不仅把民主任务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而且把社会主义任务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同时有力地推动国际社会主义革命.唯有西方无产阶级的胜利才能保障俄国免除资产阶级复辟危险和完成社会主义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