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课题研究内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23:21:52
如何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课题研究内容

如何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课题研究内容
如何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课题研究内容

如何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课题研究内容
(一)加强学习习惯上的衔接,克服不良倾向.

在教学实践中,习惯对学生搞好学习来说,是举足轻重的前提,学好语文必须注意培养学生以下良好的习惯:(1)课前有主动预习,课后有自觉复习的习惯;(2)课堂上有思路活跃、勤记笔记的习惯;(3)课堂里有大声答问、大胆质疑的习惯;(4)课堂上有与同学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寻求解决途径的习惯;(5)阅读时有随手查阅字典释疑的习惯;(6)有眉批圈点、边读边思考的习惯;(7)作文时有先构思、再写提纲、写正文以及加后记的习惯;(8)文章写成以后有读两三遍并进行自我修改的习惯;(9)课外阅读时有随手摘录、随时积累并运用的习惯;(10)有勤于动笔、写心得体会、记日记的习惯.

(二)加强教学方法上的衔接,交给学生“钥匙”.

无数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语文学的好坏,是教师“引”出来的,而不是靠老师讲出来的.学生升入初中后,对新的学习环境及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很陌生,这时语文教师就要充分起好桥梁的作用.方法上注重深入浅出,激发学习兴趣,不仅教他们“学会”,而且让他们“会学”.老师除教知识外,还应多教方法,不仅“授业解惑”,还应该交给学生“钥匙”,让他们去打开语文知识的大门.

(三)加强语文知识上的衔接,切实打好基础.

众所周知的道理:蓝图再好没有砖瓦不行,文章再妙没有字词句不行,因此,对学生的严格要求,首先应严在字词句上,扩大识字量、掌握汉语拼音是搞好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重要前提.在严格训练、讲究效益的基础上,去开阔学生的阅读面,拓宽学生的视野,通过课外阅读、看报纸、听广播等活动,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通过“书法课”等语文实践课以及文学社团活动把学语文与学生学生活、做人紧密地结合起来,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学由被动向主动转化.学生阅读的基础切实打好了,就应在写作训练上加大力度,以读促写,以写带读,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综合能力.

(四)加强防差转差上的衔接,关键时刻拉一把.

学生进入初中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成绩必然会出现好、中、差.为了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取得好成绩,防止学生成绩早分化、多分化,语文教师要重视提前做好防差转差工作.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分析原因,及时制定防差转差措施.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但运用能力差;有的学生阅读能力强,但写作能力差,因此教师要因人而异,因人制宜,差什么就补什么.在中小学衔接阶段,学生思想容易波动,成绩也容易滑坡,关键时刻拉学生一把,就能不让他们掉队,使他们和其他同学共同进步.

五、初步设想

1.认真研读《语文课程实验标准》,分析小学和初中语文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和方法上的相同与异同,做对比性进行研究,然后找出衔接点和研究点,使研究工作有的放矢.

2.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深入对方课堂进行听课研究,发现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异同点,找出共性和需要加强或者需要关注的问题,从而调整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方法,以利于学生到初中后能顺利地适应语文学习,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研究学法,通过课堂学习的调查及课外阅读的拓展,研究初中和小学学习语文的不同的心理特点,学习方法,在布置语文作业和引领学生学习生活语文方面做研究.

4.做好学生的毕业跟踪发展研究,通过单元考试成绩和月考试成绩的分析,初中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供小学语文教学思考和实践.

5.做好每次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收集和整理,特别是数据分析和整理,确保研究的实效.

六、具体策略

(一)小学阶段

1.加强百日字功的落实和研究,让外小出来的学生能说一口漂亮的普通话,能书一手漂亮的中国字.做堂堂正正中国人,书漂漂亮亮中国字.

2.作文教学:加强语文的生活化研究.我笔写我心,作文是自由表达思想的教学内容,因此作文教学的提高需要从给学生体验的舞台,给学生作文的灵感,给学生生活的积淀,给学生思想的放飞,通过课内海量阅读、推荐阅读和了解国家大事,看新闻、看高品质的谈话节目等,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看问题,用自己的思想去表达的习惯.提高作文的有效性和趣味性,让每个学生自由畅写,交流分享,感受作文的价值.将作文教学与综合素质紧密结合,从而提高作文的效益.

3.阅读教学:一是加强读的训练,让学生喜欢读,喜欢大声读,达到读的三个层次:读的正确;读的流利;读的有感情;二欣赏读,结合课文让学生欣赏部分名家朗诵,提高学生读的兴趣和读的技巧;三是书香校园打造注重实效,建立读书平台,落实读书评价,将读书纳入考试评价,总分的占20%,甚至可以单独拟定考试卷.

4.课堂教学研究:

一是老师要逐步放手,让学生有独立阅读,自我感悟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感悟文字的能力;

二是适当地整合教材,有意识地将生活语文渗透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学会有思想地表达;

三是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方式要落实,建立学科资源库,通过资源博客引领学生阅读,引领学生写作,将有限的校内学习拓展到无限的课外学习空间.诸如语文的研究性学习.

四是加大学法的研究,多研究学情学法,将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尝试课堂备课的改革.

五是考试评价及命题的研究,通过命题分析及解题,探寻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

(二)初中阶段

1.在七年级上半学期这个“过渡期”内应适当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增强学生自信心.七年级新生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教材、新的老师,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教师应该放慢教学脚步,适当降低要求,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信心,从而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例如在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中,不要急于对课文开展较深层次的分析理解,而应侧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了解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以及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方法.又例如在初一上学期的每次测验或考试前,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回顾、整理、归纳知识要点,列出详细的复习提纲;测验考试后再共同分析失误原因,总结教训;到初一下学期就可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上述工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教学用语,避免使用深奥艰涩的学术语言.对于学生的发言,无论答案正确与否,都应充分肯定其学习积极性.总之,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点滴进步,保护学生要求进步的热情,在不断的肯定与鼓励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能力,从半扶半放教学方式过渡到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学习.

2.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在活学、乐学中提高语文思维能力.教师要想方设法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教师务必发挥主导作用,依靠全体学生共同营造健康的课堂教学心理氛围,以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以及自学能力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