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罗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啊?除了开罗宣言~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3 02:52:57
开罗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啊?除了开罗宣言~

开罗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啊?除了开罗宣言~
开罗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啊?除了开罗宣言~

开罗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啊?除了开罗宣言~
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 和中国政府首
脑蒋介石举行了开罗会议.
开罗会议着重讨论了对日作战问题,会议签订了《中美英三 国开罗宣
言》.这份宣言在会后由罗斯福带到德黑兰,征得斯大 林的同意,于1943年12
月1日发布.
开罗宣言的主要内容是:“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 在于制止及
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
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之一切岛屿, 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
洲、台湾、澎猢群岛等, 归还中国.”“日本亦将被逐出于其以暴力或贪欲所
攫取之所有 土地,我三大盟国轸念朝鲜人民所受之奴役待遇,决定在相当期
间,使朝鲜自由独立.”“我三大盟国抱定上述之各项目标并与 其他胁日作战
之联合国家目标一致,将坚持进行为获得日本无条 件投降所必要之重大的长期
作战.”
因此,开罗宣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处理日本问题尤其 是处理日本抢
占别国领土问题重要的、公认的国际准则.

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讨论制定联合对日本作战计划和解决远东问题。开罗宣言就是对该内容的体现。

开罗会议,事先在是否邀请蒋介石参加的问题上美英首脑还有一番争执。丘吉尔以顽固的殖民主义者的眼光瞧不起中国人,反对让中国领导人参加。而罗斯福总统决心让中国成为战后世界秩序的“四块基石之一”,并想使几亿中国人战后居于西方盟国、特别是美国一边,因此极力劝说英国最终同意,邀请蒋介石参加会议。
另一方面,从这年秋季开始,侵华日军发动了著名的常德战役,试图一举占领华中华南,打通京广线。接着,又增...

全部展开

开罗会议,事先在是否邀请蒋介石参加的问题上美英首脑还有一番争执。丘吉尔以顽固的殖民主义者的眼光瞧不起中国人,反对让中国领导人参加。而罗斯福总统决心让中国成为战后世界秩序的“四块基石之一”,并想使几亿中国人战后居于西方盟国、特别是美国一边,因此极力劝说英国最终同意,邀请蒋介石参加会议。
另一方面,从这年秋季开始,侵华日军发动了著名的常德战役,试图一举占领华中华南,打通京广线。接着,又增兵30余万,北逼陕西潼关,兵临黄河风陵渡,南下广西全城江,西进宜昌沙市,对重庆政府形成三面夹击的战略态势,使中国形势骤然严峻起来。根据情报,东京大本营已经将未来战役命名为“1号作战”,旨在摧毁中国民众的抗战意志和迫降重庆政府。重庆一片惊慌。国民党人何去何从将对亚洲局势乃至整个太平洋战场产生重大的影响。为了坚定重庆方面的抗战决心,并协调亚洲盟军的战略行动,罗斯福认为也有必要邀请蒋介石参加盟国巨头会议,以示尊重和厚爱。
不过,那位身着大元帅服的斯大林同志怀着对中国独裁者的深刻鄙视,则坚决不肯同蒋委员长坐在一起开会。同时,因苏联尚未对日本宣战,他也不便参加这次会议。罗斯福总统只好委曲求全,将原定的四巨头会晤分成两处:先在埃及的开罗讨论对日作战(美英中会议),然后在伊朗的德黑兰讨论对德作战(美英苏会议)。并于11月27日开罗会议一结束,蒋介石取道中东返国,罗斯福和丘吉尔则冒着风沙和敌机截击的危险飞往1000英里外的伊朗首都,去会晤来自克里姆林宫的执政者斯大林。
蒙巴顿行前准备好的“锦标保持人”作战计划,能否被会议通过?他心里没有底。大战爆发以来,蒙巴顿没有打过什么大仗,人们对他的实际指挥才能也并不那么欣赏,他的本领在谈判桌上,在协调各方面错综复杂的关系和炮制一个又一个的作战计划上。这一点,他与麦克阿瑟、巴顿和蒙哥马利等战将不同,跟艾森豪威尔倒是有相似的特点。蒙巴顿心里清楚,如果在这一点上也不能取得成功的话,那么他还能有什么作为呢?而他携带的这份作战计划能否被通过,关键取决于中国人的意见。因为在他看来,罗斯福总统“偏爱”中国人,自己的首相又历来视缅甸战场为“野种”、“私生子”,只会给英国添麻烦而带不来实际好处的地方,真正重视它的只有中国人。
蒙巴顿带着他的几个主要助手提前抵达开罗。埃及人为他们准备了豪华舒适的住所,这里干爽的气候和明媚的阳光,也令人愉快。然而,蒙巴顿却无心享受这些,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着中国人的到来……
飞机遇上高空气流,出现颠簸,蒋介石更无困意。他又思考着缅甸的事情,想起了与这件事情密切相关的蒙巴顿……
缅甸失守后,中国远征军在滇缅边境地区的作战也失败了:密支那被占领,唯一的一条空中航线被迫北移,空运得经过喜马拉雅山,一切都变得更加困难和危险;云南也遭到了日军的进攻,一时间阴霾密布。1942年10月,他向盟国提出了《联合反攻缅甸方案大纲》,其中,要求英国方面做的事是:一是英军从陆路和海路参战,二是派遣充足的空军部队提供有效支援。那时,蒙巴顿还没有来东南亚。于是他要史迪威代表自己与英国驻远东的韦维尔上将举行了一系列会谈。
照这个方案大纲,既可使中国重新打通经仰光的运输线路,同时英国也可重新在孟加拉湾确立制海权,恢复安达曼群岛,收回仰光。这是考虑到了英国的利益的。但当时英国却无意于近期收复缅甸,他们顾虑重重,一是北非埃及失利;二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正在兴起,英对印度的殖民统治面临着现实的危机;三是英国一心投入北非战场,印度洋制海权已经失控,运输舰队大量投入北非,不可能顾及反攻缅甸,更不能投入大量海军攻击仰光港。同时,英国非但自己不想干,也不愿让中国插手。10月27日,史迪威与韦维尔会谈时,韦维尔拒绝中国在印度接受训练的军队从英帕尔经过达武和加里瓦向缅甸推进,理由是“从孟加拉湾开始的曼尼普尔公路和阿萨姆铁路不能同时支持中国人和英国人”。他只将缅甸北部的胡康河谷规定给史迪威。经协商,“这两位司令官同意史迪威的使命在于占领密支那——八莫,以便使用密支那机场,并与从云南进军的中国军队取得联络。”韦维尔将较平坦的英帕尔至达武一线留为英军自用,而让中国军队从山路崎岖的胡康河至孟拱线入缅,其目的很明显,他们希望中国远征军作战最多只在占领密支那,对夺取仰光则持反对态度。
由于中国军队将以雷多为基地,从胡康河谷推进,美英双方同意“美国应负责修筑一条公路,从雷多下经胡康河和孟拱河谷至密支那,最后与滇缅公路衔接起来”。但是,这也不是英国人真心同意的,正如史迪威所言:“英国不需要也不喜欢这项工程,他们宁可使前线无路以利于英国在运输方面保持垄断地位,更重要的是英国人不想让中国人有进出于印度和缅甸的途径。由于华盛顿的坚持,也由于公开拒绝会更加引起中国人的激烈对抗,英国人才表面上同意筑路计划。”
后来,经过一番商议,英国才勉强接受了蒋的尽快反攻缅甸的主张,但把它更改为“发动一场小规模攻势,收复缅甸沿海若开狭长地区的实兑,建立一个战斗机基地,以便将来发动进攻”。韦维尔建议攻势于1943年春季开始,命名的代号是“安纳吉姆”行动,并答应英国投入7个师的兵力,“其中3个师以伊姆法尔为出发地,经卡勒瓦西北取更的宛河流域,其目的为取得卡他、水波、猛瓦一线后再图进取。另以1个师自吉大港进攻阿恰布而占领之,以为向东发展之准备。另外3个师则留为后备。中国军队在战役中则以雷多为根据地,经孟拱山谷,进攻孟拱与密支那而占领之,与英军在卡他会师”。这个行动计划,虽已对蒋提出的全面反攻缅甸方案进行了重大改变,但考虑到英国的实际情况,蒋介石还是同意了。
“安纳吉姆”行动计划确定后,有关各方即按计划着手准备。1942年12月8日,罗斯福批准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关于增拨给史迪威63000吨物资和6000名从事筑路等任务的勤务部队的建议;蒋介石仅在云南方面便集结了15个师,“其中有些师2月中旬即可投入缅甸攻势”,中国在印度受训的部队也已整装待发。但英国方面突然变卦了,他们担心后勤和医疗供不上,进攻缅北风险太大,孟加拉湾缺乏驱逐舰掩护在海岸进攻的部队。其实,更担心尔后难于把中国的进攻部队从缅甸请出去。韦维尔推翻原先的承诺,声称他的7个师中只有3个师可参加这次行动,而且还只能打三四个月,“因为他们忍受不了夏季来临时,缅甸多雨天气的折磨”。
蒋介石了解到英国的态度后,一气之下撤销了中方在1943年春季的对缅军事行动计划。“安纳吉姆”计划告吹后,中美英三方又搞出了一个行动规模更小的所谓“茶碟”计划,由于各方对它含糊的措词有不同的理解,直到这次开罗会议召开前也没有实施过。
蒋介石一想到这些,便咬牙切齿地痛恨英国佬的自私。他原先一直认为,中国的落后和贫弱不堪用不着从内部找原因,全是由外国列强、其中尤其是英国逼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造成的,这也是他在那本著名的《中国之命运》小册子里的主要观点之一。夫唱妇随,宋美龄对英国人也远没有对美国人那样有好感,去年11月她访问美国时,由于她的兄长宋子文代表中国参加5月份在华盛顿召开的“三叉戟会议”时,和丘吉尔进行了公开争辩,罗斯福建议她趁这次访问,同也来美国的丘吉尔见面谈一谈。丘吉尔看在下肢瘫痪的罗斯福奔波调和的面上,勉强同意,但宋美龄却拒绝与丘吉尔会晤,理由是:“我和他没有什么好谈的,我的美式英语让他听起来会感到吃力的。”
11月22日拂晓,罗斯福乘坐“道格拉斯C-54”号专机抵达开罗。这次旅行,他先是乘“衣阿华”号战列舰驶往阿尔及利亚的奥兰港,途中,“衣阿华”号还险遭一艘护卫自己的驱逐舰误射。到了奥兰,他改乘飞机经突尼斯来到了这里。美英中三国首脑总算到齐了,23日上午,开罗会议在位于该城西郊门德的美国大使亚历山大·柯克的别墅里正式开幕。
会议在研究远东战事时,根据罗斯福的要求,首先讨论了蒙巴顿携带来的“锦标保持人”作战计划。这个计划的第一阶段要求:中国第22师和第38师从雷多进军(这个行动那时已在进行中),同时要求:1944年1月中旬,英第15集团军在若开区向前推进以占领改善的防线;英第4集团军向茂功、明塔、锡当进军,尽可能向东南推进;2月,上述3支长远距离的突破部队开始进攻,伞兵部队于3月中旬必占领英都,然后空运印度第26师据守该地。这个作战计划还原则上确定在孟加拉湾进行两栖登陆作战。
蒙巴顿向全体会议介绍了自己的计划之后,中国方面应邀发表见解。蒋介石客气地提出批评说,此计划没有明确规定水陆两栖夹击的地点和日期,他强调必须坚持三点:1.南北缅海陆同时夹击;2.安达曼岛同时占领;3.英军应进至曼德勒。
由于蒋介石不同意该计划,会议不得不中途停止,而让蒙巴顿与蒋介石私下协调解决。蒙巴顿找到蒋解释说,您所强调的实际上是早先进攻曼德勒计划的一部分,这一计划不切实际,已经被否决过了。“为了证明我们曾经详细地讨论过这一计划,我拿出了地图,还列举了详细的技术细节。”蒋介石回答说:“但那是你们的否决,我们还是要把它付诸实施。”
会上,蒋介石再次提出了全面反攻缅甸的行动方案。它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重庆方面的行动方案,其主要内容是:
加强有效实力,装备并训练90个战斗师,分成3组,每
组30个师和 1个至 2个装甲师。
1.第一组由在印度的师及那些被指派到云南的Y部队
组成。这些师应于1944年1月1日达到规定的足额,并在那
时予以令人满意的装备。
2.第二组的30个师已经指定,并已成立一个学校……
通向印度的公路打通时,(第二组的30个师)应重新装备,并
可以随时开往战场。
3.对第三组的 30个师将进行类似的程序,在通过缅甸
的交通重新打通之后,1个或2个装甲师将组织起来。
4.中国一切可供使用的资源都将用来产生有效的战斗
部队,现存部队中受过训练的人员将成为充实者。
5.中国将按照约定的计划参加收复缅甸的战役,X部队
从雷多进攻,云南部队从保山进攻。此军事行动将得到在孟
加拉湾海军行动的支持。在采取行动之前,英国海军应及时
集中,为行动作好充分准备。
第二部分是中国希望盟军采取的行动:
1.在 1944年雨季之前,盟国将使用陆、海、空军尽快作
出努力以重新打通由缅甸至中国的交通。
2.美国将为3组30个师和装甲师提供装备。
3.如约维持美国第14航空队,并予以充分的补给,俾可
持续采取行动。
4.中国空军将迅速加强到两个战斗机大队,一个中型轰
炸机大队,一个侦察机中队和一个运输机中队,并保持这样
的实力。
蒙巴顿觉得蒋介石似乎在不断提高要价,蒋要求美国先后要为他装备90个师及装甲部队,这比1942年底的“安纳吉姆”行动计划实施美国为中国建立30个师的计划更宏大。同以前一样,丘吉尔明断宣布拒绝蒋介石的那种等于是陆上战斗的两栖作战。他对在缅甸进行大规模战役的建议并不表示热情。在他看来,缅甸只是大英帝国在印度殖民地的一个前哨,而不是一个具有战略性的地区,“他也不喜欢美国人,特别是中国人分享解放缅甸的荣誉”。当蒋介石在会议上阐述自己的设想时,丘吉尔不留情面地多次打断他的发言。
尽管丘吉尔很不乐意把大量的英军用于拟议中的缅甸战役上,罗斯福此时却支持蒋介石的观点。他认为中国的任务简言之就是这样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使中国军队牵制住日本军队,这是我们的一大目标。”虽然通过与蒋介石的接触,他也感到蒋介石政权的腐败性,但它毕竟是中国政府的象征和代表,正如他对儿子说的:“尽管蒋氏夫妇的缺点很多,我们还是得依靠他们。”同时,美国军方的“参谋长们竭力主张接受蒋的进攻缅甸北部的计划,另外再在孟加拉湾采取军事行动”。因此,罗斯福答应:“在以一两个月内实行渡过孟加拉湾的大规模两栖作战”;并同意在将来某个时间武装和装备中国的90个师。
中国方面之所以坚持反攻缅甸必须“南北缅海陆同时夹击”,要求英国在缅南海岸实施具有一定规模的而不是有限的两栖作战,这是因为蒋介石认为:“……我深信收复缅甸的企图必须有海陆的联合行动。除非盟国海军能从海上阻止敌人增援,或登陆部队能在缅甸南部后方打垮日军,敌人将可迅速集中起来攻击我们在缅甸北部的军队。由于我们的供应线的薄弱,不论我们在后方有多大的兵力,我们赶不上日军所集中的兵力。因此我认为进攻局限于缅甸北部攻势,我们的军队最后势将面临战败的危险。”这些理由,应当说是成立的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