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人的需要——发展的价值维度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0 18:48:43
如何理解人的需要——发展的价值维度

如何理解人的需要——发展的价值维度
如何理解人的需要——发展的价值维度

如何理解人的需要——发展的价值维度
谈论发展范式,我们就必然要谈到一个衡量标准的问题,到底怎样的发展才是好的发展?无论在任何历史时期,人们都会说,满足了人们的愿望和需要的发展才是人们向往和积极为之奋斗的.人的需要是人对其生存、享受、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的依附和需求,它反映的是人对现实生活的否定,可以理解为人反映现实的一种形式、积极行动的内在动因.人的需要是人自身的规定性,是促使人们积极从事各项活动的内在动力,最终,也成为衡量发展的价值维度.\x0d第一,人的需要与动物本能不同,它是一种价值判断.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的需要就在指导着人的活动,将人的生产与动物的生产区别开来.马克思论述道:“诚然,动物也生产.它为自己营造巢穴或住所,如蜜蜂、海狸、蚂蚁等.但是动物只生产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东西;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影响也进行生产,并且只有不受这种需要的影响‘进行真正的生产;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属于它的肉体,而人则自由地面对自己的产品.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在这段话中所提及的“内在的尺度”就是指有别于动物的需要的人的需要.人的需要与动物的需要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第一,动物的需要是生物的本能,完全自发,而人的需要是有意识指导的,具有自觉性.第二,动物的需要是单一的,只满足自己的生存所需,每一个动物个体的需要与其他同种类动物相比没有什么不同,而人的需要具有多样性,每个个体都有自己除了生存之外的独特的需要,每一代的人的需要差别更是巨大.第三,动物的需要是有限的,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只在肉体支配下生产”,例如一只狮子吃饱之后就不再猎食,直到下一次饥饿.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影响也进行生产,并且只有不受这种需要的影响才进行真正的生产,这说明人的需要已经包含并且超越了肉体需要,除了肉体需要之外,所生产的产品也并不仅仅为了基本生存所需,还有更高的需求,例如“再生产整个自然”的需要、“自由面对自己产品”的需要、“按照美的规律进行构造”的需要等等.正是这种种需要组成一系列价值尺度,使人的活动具有了明确的目的性、指向性,从而将人从动物本能中区别出来,人的行为和人类的发展有了价值标准,人的需要也就具有了价值判断的内涵.\x0d第二,人的需要具有多样性、多层次性.马斯洛指出:人的需要可以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首先是生理的需要,主要是指温饱问题,然后是安全的需要,既包括人身的安全,也包括财产的安全,其中也包括就业的安全;第三层次是社会交往的需要,第四层次是互相尊重的需要,第五层也是最高的需要是实现作为人的价值.马斯洛需要理论的特点是指出人的需要的产生是从低到高依次递进上升的,低一级的需要满足的程度越高,高一级的需要也就会越强烈.\x0d关于需要的分类,马克思在他的著作中给出了多种角度的不同分类.人的需要从主体的角度可以分为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从其作用上可以分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生存需要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x0d第三,人的需要具有阶段性.人们总是在满足了低层次的需要之后,又追寻高层次的需要,新的需要被不断创造出来.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论述,人总是先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才在这个基础上发展新的需要.因此,马克思并没有否定、轻视人的物质需要,而是强调了它的前提和基础性地位.“因此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就首先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在这个层次上,人的生存状态是很低的,仅仅满足了最低需求,社会发展也处于前提阶段.可是,需要不会停歇,它会促使新的需要产生.“第二个事实是,己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这时的人,已经不仅仅是在为生存而活动了,因为还要获得工具.这个新的需要就促使人类要更好的满足生存需要,将关注生存提升到关注生存质量上来,于是,人类会努力研究和发明一些新的劳动工具和劳动方法,延展人的肌体力量.当群体可以生产出远远高于自己需要的产品时,人类生存的空间被扩大了.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也在进行着自身的生产.“一开始就进入历史发展过程的第三种关系是:每日都在重新生产自己生命的人们开始生产另外一些人,即繁殖.”人类在共同的生产中,结成了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在早期氏族部落的自然经济时期,主要表现为血缘关系,当有了部落联合乃至国家,社会分工扩大,人们又结成了社会关系.马克思称之为双重关系.“这样,生命的生产,无论是通过劳动而达到的自己生命的生产,或是通过生育而达到的他人生命的生产,就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发展,需求开始不断增加.“一经形成的工业推动所带来的结果是无穷无尽的.一个工业部门的前进运动会传播到所有其他的部门.新产生的力量需要营养,新产生的劳动人口带来了新的生活关系和新的需求.”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唯物史观中,推动社会生产的,是人们的生存的和新的需要,在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后,又引起新的需要,需要在量上,并没有停下脚步.\x0d同时,需要不仅是量的累积,还是多方面的需求.物质力量的生产过程中,人的意识也在生产.“只有现在,在我们己经考察了远处的历史的关系的四个因素、四个方面之后,我们才发现:人还具有意识.”“但是这种意识并非一开始就是纯粹的意识.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受到物质的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振动着的空气层、声音,简言之,即语言.”作为意识载体的语言又与人的需要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唯物史观回答我们,“语言也和意识一样,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的.”这时候,己经可以探讨物质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了,人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创造及发展都是人的本质需要,人类在自身需要的驱使下,去探索和创造世界,形成一定社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意识、语言、以及人自身.物质系统和意识形态系统、文化系统的产生,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需要的阶段性要求我们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解决不同的问题.\x0d第四,人在呈现多样化需求同时又具有共同的根本需要.既然是价值性判断,那么与真理性判断不同,不同的价值主体对同一客体就有不同的评价,即使是同一主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有不同的判断.这样,就会产生在同一社会和国家中,人们有着不同的需要,例如同一社会中,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人们对产品的需求不同,有的较为需要基本生活产品,有的更加需要精神产品的充实;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需要也会发生很多变化,例如在奴隶社会,维持生命和对自己的生死有自由掌控权是奴隶的最基本需求,而当代人们的需求显然已经超越了这些,具有了更广泛的内容.人的需求如此纷繁复杂,变化多端,我们还如何用它来作为一个尺度,来评价发展观的优劣呢?显然,在多样化的具体需求之后,人们有着共同的根本性需要.那么,我们在衡量一个发展观是否科学时,就可以从两个角度出发,从具体层面来说,每个时代都有它面对的问题,待满足的需要,解决了这些问题,满足了这些需要,就是适合这个时代的科学的发展观念,滞后和超前都不恰当.从根本上来看,就要看到无论在任何时代,人们尽管追寻的目标和产生的需要层次不同,但方向都是自由,平等和人的全面发展.人们产生的新的需要,都是在螺旋上升的接近于这个目标.因此,我们在衡量一个发展观的科学性时,是可以将该发展观趋近自由平等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程度作为最高标准的.\x0d从这个标准出发,我们就可以对以往各个社会形态中的发展观作简要的分析.在人类社会发展初期,由于生产力极其低下,社会产品极其匾乏,人的需要基本上停留在基本生存的物质需求上,而且只能在极其低下的层次上得到满足,人的发展极不充分.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奴隶社会虽然较之原始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进步,马克思也认为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是一大进步,可是奴隶社会等级对立,奴隶维持基本生存都很难,没有自由,奴隶主可以随意买卖奴隶.离平等的梦想更是遥远.柏拉图在他的著作中把人分为三等,认为各司其职就是奴隶社会的平等,可是在这三个等级中根本没有奴隶,奴隶没有基本人权,更谈不上全面发展,只是作为劳动工具而存在.到了封建社会,农民的自由程度提高,但是仍然依附于土地之上,生产力低下,社会发展缓慢,等级制度仍然抑制着生产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奴隶制还是封建制国家中的发展观,都是为了维护等级制之下的社会发展,没有真正的自由和平等可言,人仅仅是生存,物质生产是主体且发展滞后,人自身的发展被压抑.\x0d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使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人们的物质需要得到了很大的满足.然而,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度下,资本家为了满足资本不断扩大和增值的需要,不断压抑人们对于精神世界和自由平等的需要,反而引导和制造一些新的享乐需要,并通过宣传和广告等途径,引导人们的消费,使消费成为控制人们的新方法.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每个人都千方百计在别人身上唤起某种新的需要.……诱使他追求新的享受方式,从而陷入经济上的破产.每个人都力图创造出一种支配他人的、异己的本质力量,以便从这里面找到他自己的利己需要的满足”.\x0d可见,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需要被严重扭曲,人的需要的多样性往往表现为花样不断翻新的享乐需要,用制造种种新的享乐需要来麻痹人们渴望真正支配自己劳动的需要,真正的人的需要的多方面发展反而受到资本利益的种种限制.前文中追溯的经济增长论中把经济增长当作发展的唯一指标就是这种满足单一需求的体现,结果造成了一方面是物质财富的累积,另一方面是人们感到压力仿徨,并没有得到预期中的幸福感.这就是人的真正需求被压抑产生的矛盾.\x0d马克思关于“多方面的需求”、“人的需求的丰富性”正是针对此而提出的.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分配领域实现“按需分配”以后,人的各种需要才‘能得到极大的满足和发展,从而实现人的需求的多方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