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的历史功绩和可贵的精神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3/29 10:36:24
梁思成的历史功绩和可贵的精神

梁思成的历史功绩和可贵的精神
梁思成的历史功绩和可贵的精神

梁思成的历史功绩和可贵的精神
梁思成( 1901——1972),建筑学家.广东新会人.1927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学位.1928年入美国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回国后,曾任东北大学教授、建筑系主任,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员.1947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建国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建筑系主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中国建筑学会第一至四届副理事长,北京市第一至三届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长期从事古建筑研究和教学工作.1946年创设清华大学建筑系.对中外古建筑、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造诣颇深.曾参加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设计了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著有《中国建筑史》、《中国雕塑史》、《营造法式注释》、《APictorialHistoryofChineseArchitecture》(英文版)等.
梁思成,作为学者,是敢于为捍卫中国建筑空间文化尊严而冲锋陷阵的勇士.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他就与朱启钤先生创办的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事们一起,引用近代科学实验研究方法,对当时现存的古建筑进行勘测调研及归纳分析,为中国建筑的现代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北平解放前夕,他与夫人林徽因女士怀着对共产党领导的信任共同为即将攻打北京城的解放军标绘了重要文物建筑保护图.在建国初期,他不断撰文论述人民中国首都北京的建设策略与城建发展规划.他曾出任北平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和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一片赤诚、废寝忘食地为新中国的北京城建设贡献着智慧.从北京的城市规划到北京新建筑的方案设计,从国徽的图案设计到中国现代建筑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处处点染着梁思成先生的心血.
然而,梁先生在历史文化底蕴之上追求真正的现代建筑创新的学术观点却始终被误解.在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人们将对封建半封建、殖民地半殖民地制度的痛恨具体地发泄到了城市的古老建筑形态上,控诉前门牌楼是如何“夺去”劳动人民的宝贵生命、众人齐心协力拆毁“封建城墙”并希冀着借以敞开人民北京的胸怀去迎接美好新生活的未来.在这种民众情绪下的北京城市建设,不可避免地将涤荡“封建制度”的城市空间形态作为追求进步与建设理想生活的行为标识.梁先生关于《北京———都市规划的无比杰作》的建议最终被当时的人们误读为对封建城市建筑形态的顽固.他成为舆论的焦点,成为人们批判的靶子,成为“落后文化”的活道具.
处在那样的激情氛围中的梁思成先生同样被社会的风风火火感染着.他曾虔诚地反省过,不断地、谨慎地、认真地研究着北京城市建设的发展途径以及中国建筑的历史与未来.他真诚地期望他与他的同事及他的学生们能够尽快找到中国现代建筑传承历史的发展道路.在一切都还未及实现时,沉溺于新建设激情中的人们已经站在北京城墙的废墟上高唱“建设者之歌”了.这距梁思成先生提出建设北京古城墙环城公园的设想没有相差多少时日.梁思成站在被人们善良的愿望夷为平地的北京城墙残迹前,默默地流下了学者的眼泪.我们遗失的是祖先用几千年为我们沉淀提纯的灿烂文明的空间传承,我们竟用自己的手将这巨大的财富成斤成两地毁灭了.北京古老城市肌理开始在新建设的匆忙中被逐渐地肢解.作为学者,梁先生在之后的北京城市社会变迁中逐渐沉默,他的泪在当时的社会热情中孤独地飘逝了.这是北京城市建设史上永远的痛.
现在,在新北京的建设中,梁思成先生的那种“为后代保存传统建筑文化生命力而不能”的悲哀,正逐渐引起后人的不安,尽管尊重建筑文化遗产的传承,对于现在的我们是一种令人痛心的迟到的觉醒.但,人们毕竟开始认真思考城市建筑文化的承上启下与继往开来,这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情.
发展是民族生存的硬道理.如何发展却是我们城市建设至关重要的“软件”,任何一点程序上的失误,都有可能将我们一息尚存的文明古城的城市“硬件”摧毁于须臾.
在这百年的怀念中,如果我们的建设者们能多些踏实的感悟,多些心思、耐得清平,好好研究建筑的继承与发展,对民族、对城市、对建筑、对大家都好.我们能够真正给予那些为树立民族建筑文化纪念碑而默默奋斗的人士更多的关怀,让中国建筑发展的基础研究不再是清贫与失落的代名词,我们的建设者们一定会创造出属于中国文化传承的、适应现代人生活方式的中国现代城市与建筑.
今天,历史发展的现实使人们开始认识到梁先生当年建议的意义.人们在回顾着先生的点滴.可是,在历史、在怀念,甚至是在断想中将梁思成先生当成一面迎风飘扬的旗帜,其实都不如对中国城市与建筑多做些踏实的工作更能慰藉先生那本不该落下的泪水.
修订版的《新华词典》,终于有了关于梁思成先生的条目.虽然寥寥数语不能涵盖梁先生的成就与正直,但我们毕竟已经开始普及一种认识,一种对学术的正直性的认识.梁先生是在正直的寂寞中逝去的,却又在莫名的喧嚣中被各式各样的理由“怀念”着.纷乱和喧嚣是历史长河水面的浮萍,惟有真诚和正直才是支撑知识时代欣欣向荣的坚实支点.但愿我们的孩子们能够从纷乱和喧嚣中知道,曾经有一位建筑学家用他不懈的追求留下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梁思成(1901-1972)中国近代著名的建筑教育家、古建筑文物保护与研究和建筑史学家。广东省新会县人,梁启超长子。戊戌变法失败梁启超流亡日本时,梁思成于1901年4月20日出生日本东京,1912年随父返国。1972年1月9日卒于北京。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4-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院研究世界建筑史。1928年回国,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并任系主任,是我国建筑教育的开拓者之一。1...

全部展开

梁思成(1901-1972)中国近代著名的建筑教育家、古建筑文物保护与研究和建筑史学家。广东省新会县人,梁启超长子。戊戌变法失败梁启超流亡日本时,梁思成于1901年4月20日出生日本东京,1912年随父返国。1972年1月9日卒于北京。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4-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院研究世界建筑史。1928年回国,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并任系主任,是我国建筑教育的开拓者之一。1933-1946年,任中国营造学社法式组主任。1934年任国民政府中央古物保存委员会委员,1944年任国民政府教育部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1946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营建系)并任系主任直到逝世。他还曾任中央研究员院士,美国耶鲁大学聘任教授、普林斯登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和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成员等职。从1949年起,先后任北平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和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梁思成的一生中,除了在建筑教育、城市规划等方面做出的开拓性不朽贡献之外,最为突出的是古建筑文物的保护与调查研究工作,他在中国营造学社的十多年间,以他身体和学术的最强壮年代,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运用近代科学技术对我国众多价值的古建筑进行了勘察、测绘、制图并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对老匠师们的采访,写出了《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中国雕塑史》等专著和《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及山门考》、《正定古建筑调查报告》、《记五台山佛光寺建筑》等众多的调查报告与学术论文,为我国建筑的研究与保护这门学科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梁思成对古建筑的保护维修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抗日战争以前、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之中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后,都是竭尽全力,多方设法保护,立下了不朽的功绩。在抗战时期为保护敌站区古建筑文物、在解放战争中为保护待解放地区古建筑文物领导编写《全国重要建筑文物简目》,在作战地图上标示出在战争中避免炮击,轰炸的建筑文物的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为保护北京的城墙、牌楼、北海团城等等竭尽了全力。他还多次为文化部举办的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古建筑工作人员培训班讲课,培训专业人才。
梁思成在二站期间,任站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时,于1944年为国民政府及盟军(美军)编制敌战区需要保护的文物建筑名单并将其表明位置的同时,还建议盟军在战争中保护日本历史文化名称京都、奈良。把那里的珍贵文物古建筑当作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来看待。此事受到国际上普遍的称赞,日本报刊一再把梁思成称为“日本古都的恩人”和“日本文化的恩人”。

收起